天灾难测?面对自然灾害,AI正在说“不”!

自然灾害历来是人类的“天敌”。在古代,一场洪水、一次干旱,就有可能带走无数人的生命,人类对其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而现如今,虽然人们逐渐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应对之策来减少损失,但自然灾害对于人类的威慑力和破坏性依然不可小视。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自然灾害历来是人类的“天敌”。在古代,一场洪水、一次干旱,就有可能带走无数人的生命,人类对其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而现如今,虽然人们逐渐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应对之策来减少损失,但自然灾害对于人类的威慑力和破坏性依然不可小视。

因为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当下,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已经变得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人们面对灾害突袭所要付出的代价正在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如何避免自然灾害发生就显得愈发重要。

而要想避免自然灾害,人类就必须做到两点。其一是对刚发生的灾害有及时的监测,其二是能对自然灾害有准确性的预测。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目前单靠人类自身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的,好在,人工智能的出现,给这一局面的改变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天灾难测?面对自然灾害,AI正在说“不”!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消息便显示,经过六年努力,由中科大团队与国家地震局合作研发的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已经在四川、云南两省的实验场获得了成功试运行。这标志着,在AI助力下,我国地震监测水平和能力进一步获得了升级。

据悉,该人工智能系统名为“智能地动”监测系统。当地震发生时,该系统能够快速监测到地震波信号,并在1-2秒内就能报出所有地地震震源参数,实现对地震信息的及时通知和预警。相比于传统的人工监测预警来说,其速率提升了近3-5分钟。

中国科大张捷教授表示,这套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目前已投入运行了一年,成功测试了多个国家的地震数据。未来,研发团队将与日本、土耳其、墨西哥等地震频发的国家进行探讨交流、合作推广。届时,人们对地震灾害的预防与应对将全面提升。

其实,人工智能在自然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早已有之,相比台风、暴雨等气象监测,地震监测可以说成果显现的比较晚了。

在我国的天气预报之中,人工智能对气象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预测,便能有效推断出未来的天气变化和状态,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重要辅助作用;同时在近几年的台风灾害应对中,人工智能也能分析和模拟出台风的移动与演变,让人们能更好的应对此类气象灾害。

当然,光能监测自然灾害仍然不够主动,最好的办法还是能预测自然灾害。在这一点上,人工智能也是在不断尝试,并在部分自然灾害领域取到了显著成绩。

比如在风暴预测上,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就曾联合相关公司开发了一款AI系统,能通过自动识别和检测卫星图像中云的形状与运动,将恶劣天气事件的预测准确率提升到了64%。

同时在泥石流预测上,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日本全国50多万处泥石流多发地数据,开发出了泥石流预警系统。结合各项数据成功将泥石流预警时间由发生前几分钟提至数小时。

此外在洪水预测上,Google公司与印度合作建立的河流洪水预警模型。不但可以准确地预测洪水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还可以预测洪水发生的严重程度,准确率高达75%。

不过在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上,由于相关数据获取困难、本身数据较为匮乏,暂时还没有令人兴奋的成果出现。截至目前,人工智能也只是在地震余震领域拥有了一定预测能力,相比其他自然灾害来说,预测之路还很漫长。

但不管怎么说,人工智能在以上自然灾害监测和预测领域取得的成就,都足以让人们对未来的灾害预防充满信心。在智能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再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可以不用再一昧被动接受了,而是可以大声的说声“不”!

2017年,我国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曾提到,要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对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力,构建智能化监测预警及综合应对平台。这为人工智能在自然灾害应对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加上人们本身对应对自然灾害的迫切需求,我们有理由相信,总有一天人类可以获得预测和完全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只是这一天的到来可能不会很快,但值得我们去等待!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甘肃省出台实施方案 大力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甘肃省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加强智能理论研究,拓展人工智能应用,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甘肃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支撑。这是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的《甘肃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方案》中获悉的。

    2024年1月31日
  •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发布

    据报告观察,2019年,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均强化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迭代,对其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进行了更新,以更好迎接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人工智能对科技、产业和社会变革的巨大潜力也得到全球更多国家认同,16个国家新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或计划,另至少还有18个国家正在筹备制定其人工智能发展计划。

    2024年1月28日
  • 北京市发布《北京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北京市教委7月26日下发了《北京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并明确了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其中在基础教育阶段,《计划》支持加快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建议将人工智能学习纳入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

    2024年1月29日
  • 《2020北京人工智能发展报告》发布 北京在人工智能17个领域领跑全国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算法歧视、数据隐私泄露等伦理与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北京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伦理安全问题,率先提出人工智能伦理安全“北京方案”,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024年1月28日
  • 逾20省份发布30余项专项政策 人工智能“规模化落地”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日前召开的2019年工作会议上,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介绍,2019年将着重加快项目部署实施,强化基础研究,加大芯片、工具和平台等研发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扩大应用示范,强化对实体经济的引领作用,完善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法规。

    2024年1月29日
  • 聚焦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 《上海倡议》发布

    以“发展应用与法治保障”为主题的“人工智能与法治”高端研讨会今天在上海举行。现场还发布了《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上海倡议》,从四大方面务实提出了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发展的14项具体倡议,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面向和平,坚持以人为本、向善安全、创新发展、共享成果、可靠可控、规范有序。

    2024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