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网络时代密码多
密码,似乎成了人们与外界接触的通行证,各种各样的密码如形形色色的“密钥”,助人打开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一扇又一扇“门”。从某种角度看,密码甚至控制了人们的生活。
而密码在极大地保障了人们信息、财产安全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烦恼。随着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密码难题日益突出:简单的不安全,复杂的记不住,弄混或忘记更是家常便饭。如今,几乎每个人都有被密码纠缠、困扰的经历。
传统的身份认证方法除了使用用户名、密码等身份标识外,还采用钥匙、证件、磁卡、芯片卡等身份标识物品作为“密钥”,但这些“体外物”存在着容易丢失、遗忘、复制及被盗用等诸多不利因素。
为了让网络时代的身份验证过程变得更简单、更安全,消除人们因密码和各类身份标识物品而产生的种种烦恼,人们将“生物密钥”作为理想选择,各项生物识别技术应运而生。
人类的生物特征通常具有唯一性、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遗传性或终身不变等特点,生物识别技术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紧密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手形、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脉搏、耳郭、静脉、脑电波乃至基因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按键力度等)来进行个人身份认证。生物识别系统对生物特征进行取样,提取其唯一的特征并且转化成数字代码,再进一步将这些代码组成特征模板。
基于这些特征,人们已经发展了笔迹识别、手形识别、声音识别、步态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脑电波识别、基因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
所有生物识别技术的目标,就是让人们的身份具有唯一性,各种生物识别技术都必须能识别人们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中那些独一无二的“特点”。
生物识别认证技术较传统认证技术存在较大的优势。
人体特征具有人体所固有的不可复制的唯一性,这类“生物密钥”无法复制,不会失窃或被遗忘。而且,生物识别技术产品均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很容易配合电脑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自动化管理。生物识别技术比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更安全、保密和方便;“生物密钥”不仅防伪性能好,不易遗忘、伪造或被盗,而且可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可用。
生物识别是连通人工智能和现实世界的重要桥梁。
如今,在技术逐渐成熟及政策支持的背景下,生物识别正在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率先爆发的领域。各类“匪夷所思”的生物识别技术揭开神秘面纱,逐渐向民用方向靠拢,应用领域和覆盖面逐步扩大。各种生物识别技术迅速发展,争奇斗艳,随着相关科技的突破性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将加快催化生物识别商业化进程。未来,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无触式技术因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将逐步取代指纹识别的主导地位。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尽管生物识别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但安全的生物识别需要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用不同的生物识别技术做支撑,不能靠某一种技术作为绝对支撑。单一生物识别技术局限性大,唯有多模态的复合生物识别才能确保更高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复合生物特征识别较单一特征识别具有更多的优势,身份认证中存在的非普遍性、欺诈行为、无效性和不准确性等问题在复合生物识别中都可以有效解决。无论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还是虹膜识别,生物识别技术只是基础。要构建成熟、稳定的生物识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增加生物识别系统的复杂性,将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能识别不同生物特征的综合生物识别系统,由此实现身份认证的终极目标。
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单一生物识别方式将向复合生物识别方向转变,复合生物识别将逐渐成为生物识别领域的主流。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