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带来新机遇 电力巡检机器人前景如何?

随着我国城市化、城镇化的进一步提速,智能电网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各地、各企业对于电力巡检机器人的需求也将会加速增长。

  随着科技加速发展,我国电网建设逐渐向智能化转型,智能电网已然成为国家战略,而电力系统的状态检测、监测成长为新兴热门行业,未来市场潜力值得期待。实际上,近些年来,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全面加速,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也到了淘汰的时候。
  针对庞大的电力网络,传统的人工巡检有很多弊端。例如,传统巡检方式面临着地理环境限制、工况恶劣等难题,人工成本也非常高,而且常规老式传感器在进行监测工作时又存在着故障率高、数据管理分散、不能及时处置等问题,难以满足智能电网发展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引入电力巡检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是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嵌入式综合处理技术、导航及行为规划技术、机器人视觉、多量信息存储及无线传输于一体的智能化巡检平台,能够有效代替人工巡检工作。

“新基建”带来新机遇 电力巡检机器人前景如何?
  具体来看,电子巡检机器人可以快速采集、实时信息传输、智能分析预警,这样不仅强化了电力企业的管理能力,有利于保障电网实现安全稳定运行,也有利于提高相关的巡检工作效率。此外,巡检机器人的应用,也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投入,并避免人工巡检存在的安全隐患。
  特别是在管道、桥梁隧道、变电站等一些特殊的巡检区域,人工巡检的安全系数是较高的,而巡检机器人则可以实现24小时工作,且能够及时发现、传输设备存在的异常情况,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迅速处置。因此,在电力巡检机器人广泛应用后,受到了用户的深度认可,市场需求不断攀升。
  现在,随着“新基建”越发火热,电力巡检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产品也获得了更多的机遇。业内专家认为,在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加速落地的情况下,巡检机器人存在的通信、传输、计算短板将得到克服,应用场景会得到扩宽,市场前景也会更加广阔。
  目前,我国已经将推广电力巡检机器人、电力巡检无人机的应用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电力巡检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支撑,而且各企业对于相关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基础愈发牢固。
  总体来看,我国电站的数量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且仍然在继续推进特高压电力建设与发展。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变电站的数量超过了2万座,因而对于智能电力巡检设备的需求也很大,相信对于电力巡检机器人来说,是很好的机遇。
  虽然,国内电力巡检机器人的增长需求暂时还集中于国家电网与地方电网体系,但是可以预计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城镇化的进一步提速,智能电网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各地、各企业对于电力巡检机器人的需求也将会加速增长。专家预计,到2023年,我国电力巡检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0亿元。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眼下国内电力巡检机器人还面临技术创新、质量瓶颈、人才不足等挑战,市场集中度较高,业内的竞争仍然颇为激烈,且集中在头部企业。对于后来者而言,要想在如今的电力巡检机器人市场中分得一块蛋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过,在前沿技术日益融合的情况下,这也并非毫无机会。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无锡将全面开启4G无线智慧城市建设活动

    随着4G在政务、教育、交通、安全、医疗、旅游、环保、农业等更多领域的应用推广,将会为无锡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对加快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云计算服务创新示范城市和“无线智慧城市”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2024年9月15日
  • 科达为低碳生活做了什么?

    科达为低碳生活做了什么?

    2024年4月3日
  • 【北京无线联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被用于电信、电力、石化、环保、造纸、冶金、食品、医疗、暖…

    公司名称 北京无线联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产品被用于电信、电力、石化、环保、造纸、冶金、食品、医疗、暖通空调等领域。 应用场景 公司简介 公司坚守“诚信为尊,质优致强”宗旨,提倡…

    2024年1月6日
  • AIoT赋能智慧城市力维“社区智理”斩获AIoT“最佳应用平台奖”

    在演讲中,曹友盛博士谈到, 智慧城市需要一个被人工智能融合化的物联网作为城市的BACKBONE,我们称之为“骨干网”或者“脊椎骨”。从拟人化思维的角度,人的智能是通过遍布人体各处的神经元,经由复杂的神经网络和脊椎骨连接大脑而形成的。智慧城市的大脑也需要通过一个智慧的物联网来连接遍布在各个物联网网格上的智能节点,让全网智能起来。AIoT就是智慧城市的BACKBONE。AIoT不是要去重构一个网,而是要通过自主性边缘、AI定义网络和硬件、多传感器集成、数据安全、故障自愈、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升现有的物联网。

    2024年4月12日 知识
  • 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方法

    人工智能,这一最早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的概念,几经沉浮,正在从科幻走向现实。

    2024年4月5日
  • 干货|习近平发贺信之后,最详尽“智慧城市”解读来了

    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概念提出18年,智慧城市的建设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呼吁打破“数据孤岛”,是否有法律能够支撑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当信息基础设施像水、电、气一样成为公共资源,政企共建的边界又在哪里?信息技术是否真能如愿解决现实空间的矛盾?

    2024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