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一、缺少政策支持
国内相较而言,虽然生物识别验证喊了很多年,但并没有出台相关规定与政策,这也是虹膜识别无法普及最关键的因素。
二、市场教育不足、价格昂贵
一方面大众群体对信息安全缺乏理解,依然沉浸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的狂欢中;另一方面,国人面临高科技产品昂贵的价格,最常用的解决方案就是用人为的因素来掩盖技术管理的不足。
三、技术不够成熟
事实上,抛开用户市场和社会因素,虹膜识别核心算法在国内并未完全成熟,比如识别距离远近、复杂光线环境、睫毛遮挡、异形瞳孔等等因素,都会影响虹膜识别的精准度。尤其是双Camera(双眼)的虹膜识别,相当于是建立一个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对高质量的图像采集,两路数据的同步传输,都具有极大的挑战,同时成本也更高。
四、应用面窄
除此之外,虹膜识别大多局限于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少有成型的产品投放到个人消费市场,即便有了,囿于虹膜市场产品的层次不齐,用户也不知如何去选择,很多用户只听闻虹膜识别这项技术,而真正体验过产品的却很少。所以,目前生物识别领域,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依然占据了主流市场。虹膜识别短时间内不可能普及,也不会立即取代其他生物识别方式。
五、易用性和用户习惯有等培养
易用性和用户习惯,是虹膜识别想要大规模普及的主要难题。看看指纹识别,在安全性上它不一定比数字密码强到哪里去,但是易用性和人性化程度上却完爆前者。这才是指纹识别能够在iPhone5s之后形成潮流的关键。而往后与移动支付的结合,更是进一步加固了指纹识别在手机上的地位。
更别说,指纹识别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就是隐藏式,直接将识别模块做进屏幕里。这样一来,对于手机开孔和设计也就不再有影响,虹膜识别的优势又少了一项。
六、相对指纹成本较高
虹膜识别虽然硬件门槛较低。但是其仍然需要在摄像头周边另外配备红外发射器以及接收器,才能保证低光下的虹膜识别,本身又会带来一定的硬件和开发成本、量产产能及工业设计能力方面的困扰。毕竟手机正面开孔过多也不是件讨喜的事情。
总体来说,虹膜识别在技术上虽然更为领先和炫酷,但至少在最近几年,还无法成为主流。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