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当前疫情尚未结束,仍在全球蔓延,对我国构成输入性风险。同时,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
当前,国内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经济逐步回稳,但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仍在增加,我们推动经济面临的困难挑战较为突出。现实地看,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人工智能(AI)技术能够为此作出特殊贡献,这也是这一技术当前最现实的应用场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要求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重大项目建设是我们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创新投资建设模式”等一系列要求,提出“要着眼国内需求,以应用为导向,挖掘我国市场规模巨大的潜能,积极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技术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息息相关,在担负着重要使命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已初步显现,并且集中体现在信息收集、支持复工复产等诸多领域。在具体实践中,AI算法能大大缩短病毒基因全序列对比的时间,人脸识别等技术能够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大数据可以帮助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准确判断各产业、各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阶段,以人工智能技术等为支撑的电商活动成为维系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力量。在一些地方,无人车配送真正实现了“无接触,更安全”。可以肯定的是,在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进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并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存在两条发展路线:一条是以技术为起点,技术创造场景;一条是以场景为起点,场景牵引技术。两条路线各有短长,前者具有完整的技术规划、深度的技术探索,但是,大多局限于少数几个典型场景,技术容易“在空中飘着”;后者则将技术“藏”在具体业务的背后,以不断开发新的技术来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各种痛点难点问题,但是,这一路线的技术开发可能并不全面,比如,可能会出现长于算法和软件、短于硬件研制等情况。
这两条发展路线之间并无绝对的高低之分,在市场竞争与合作中,也必将相互取长补短。不过,就特定的发展阶段而言,后一条路线更能“急群众之所急”,更好解决当前面临的现实难题。以日前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首次公开AI建设图景的美团为例,其有200多种不同的服务,涵盖用户体验、生活服务产业升级、城市生活治理、未来生活图景四个维度,能够更好地与疫情防控常态化所要求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相契合。
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疫情防控及后疫情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无人配送为例,其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感知定位算法、网络、元器件、计算芯片、传感器、车辆生产制造、地产公司等,这就要求企业、科研院校和政府能够实现通力合作,仅靠单个企业很难打通这个长长的链条。
对此,各地政府需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需要我们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新的法律法规,还需要面对前所未有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伦理难题。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亦涉及诸多细节,比如,配送无人机在何处降落,楼宇电梯如何与无人配送车相感应,等等。为此,各地需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如果由企业各自开发,相关技术极易流于碎片化。经过此次疫情冲击,我国社会治理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如何在其中得当地、有效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也需要各级政府及早谋划。
总的来看,无论未来疫情形势如何变化,人工智能技术都将在经济社会运行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拥有越来越丰富的应用场景。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