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问题成焦点 生物识别功能已在变革

虽然生物识别功能在安全性上已经是很高了,但是他的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促使其面临着更大的安全问题。那就是一旦发生信息泄露,对于该用户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他的所有信息将有可能被盗,更可怕的是作为唯一的生物特征,该存储的人脸信息被盗取之后将无法更改,也就是说这个功能以后都不能再使用了。指纹识别是如此,人脸识别亦是如此。

  在智能手机快速崛起的这几年里,手机承载了用户们大量的个人信息,一旦丢失后或开机密码被有心人破解,其中的私密照片、银行卡密码、秘密文档等信息将会被不法分子获取,对个人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自从电子信息时代来临之后,人们便从没有停止过对于信息安全的研究,尤其是基于个人隐私方面的安全问题。在智能手机快速崛起的这几年里,手机承载了用户们大量的个人信息,一旦丢失后或开机密码被有心人破解,其中的私密照片、银行卡密码、秘密文档等信息将会被不法分子获取,对个人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而智能手机的密码锁也经历了从数字密码、手势解锁到指纹识别的升级,再到如今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登上历史的舞台。可以预料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指纹识别也即将完成他的使命,被智能手机厂商们所抛弃,一个是因为全面屏幕的普及,一个是因为新的FaceID技术在使用的时候会更加安全、便捷。生物识别功能的变革,已成为智能手机厂商的产品卖点。


  智能设备将全面内置生物识别技术


  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最新报告显示,智能手机将越来越多地使用生物识别技术,并预计今年全球售出的智能手机中三分之二将搭载生物识别技术,至2019年,所有出货的智能手机将内置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在安卓机中已普遍并已成为中端机标配。至2020年,预计所有智能设备包括平板等将全面使用生物识别技术。


  指纹识别功能即将落幕?


  从苹果的IPhone 5S产品搭载指纹识别技术之后,该技术便已经从鸡肋功能发展成为智能手机的必备功能。直到IPhoneX的出现,指纹识别技术还无法适用于取消了Home键的全面屏,而被人脸识别功能取代。据知名大神爆料明年苹果的所有新机都将放弃指纹识别技术,这也意味着IPhone在密码识别技术上更偏向于选择Face ID,指纹识别终于还是走向了落寞。


  而国产厂商中的不少机型已经将指纹识别功能按钮后置于机身背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解锁屏幕、利用Touch ID进行支付交易的体验,这个时候如果可以有一项新的技术来代替的话,国产厂商们也是很乐意的。


  其实,指纹识别的兴起完全是因为每个生物的指纹具有唯一性,再加上其在实现技术难度上并不是太高,所以指纹识别功能是最早使用的生物识别技术。大多的手机厂商在设计指纹识别功能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其市场的认可度,而并非是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面屏的普及,苹果、三星、华为、小米、VIVO等主流机型均开始尝试全面屏幕,在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并不成熟的现在,使用全面屏则意味着正面的指纹识别功能要被放弃,只能搭载于机身背部。当FaceID越来越流行的时候,指纹识别功能将再次成为鸡肋功能,被厂商放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指纹识别对比人脸识别差距在哪里?


  说到指纹识别,其最重要的一个原件就是其电容传感器,它能起到捕获指纹图像的功能。当用户在进行指纹采集的时候要通过电容传感器形成电容式的阵列,在通过图像处理之后存储在特定的数据库中。当进行指纹识别来解锁或者支付的时候,电容传感器会将再次捕获到的指纹图列阵传输到功能处理器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原始指纹图阵列进行对比,当两种图列阵重合度达到指定的比例时,处理器会发出一个信号到开锁屏幕流程进行判定,系统便会进行解锁处理,同样的在进行指纹支付的时候也是采用相同的机制。


  而人脸识别的应用,需要考虑复杂的光照、生物动态、遮挡物等多重因素,识别难度高,自然破解难度也升级了,其将生物密码解锁安全级别提升了一个等级,识别准确度的提升也在10倍以上。特别是在安全性上,人脸识别要比指纹识别功能更难以破解。


  1、从使用寿命来看指纹识别技术要低于人脸识别的,其最大的软肋还是在于安全性,而人脸识别的生物特性难以被伪造,所以电影中指纹被采集后用一块仿体代替便可解锁的情况在人脸识别的级别是不可能实现的。


  2、人脸识别成本要低于指纹识别,其应用范围更加广阔,在交通、公安、安检、户籍等领域均可使用。而在智能手机中,人脸识别主要应用于屏幕解锁和支付上,和指纹识别是一样的,但使用人脸识别不需要昂贵的触碰式传感器,可以为厂商节省出一大部分的硬件资金成本。


  生物识别潜藏的危机


  虽然生物识别功能在安全性上已经是很高了,但是他的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促使其面临着更大的安全问题。那就是一旦发生信息泄露,对于该用户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他的所有信息将有可能被盗,更可怕的是作为唯一的生物特征,该存储的人脸信息被盗取之后将无法更改,也就是说这个功能以后都不能再使用了。指纹识别是如此,人脸识别亦是如此。


  主要说一下人脸识别功能,以现代技术,借助于三维模型生成系统和仿生皮肤,在得到目标用户的一些基本图像和视频资料后,便可以合成一个可以骗过人脸识别系统的基础模型,适当的进行加工升级便可以很好地应对不同状态下的人脸识别技术。当然,这个前期的工作量还是特别大的,一般用户是不用担心被针对的。


  指纹识别的假体制作起来就更方便了,难度也更低,网上可以安利一大堆出来,即便不是专业的人员也可以操作。所以,这就带来两个层面的思考:


  1、生物识别功能的应用前景


  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在公安刑侦、交通以及在其他的诸如物理、化学领域进行跨界合作、研究,推出更安全可靠地产品。结合目前的大数据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生物识别功能将作为主流的智能模型在产业融合中扮演着控制性角色,这将更有意义。


  2、生物识别功能有没有更好的替代品


  生物识别本身的唯一性可以很好的保证其用户信息的私密性,但是太私密的东西潜台词就是丢失后后果会更加严重,而隐秘性和安全性本身就是对立的,矛盾的,我们将其付诸于应用端也只能从中选择一个点来发展。


  当然,从识别准确度和安全性上来看,静脉生物识别技术是最有保障的,但是因其技术成本太高,在现今的技术水平下是难以进行商用推广的。


  目前的生物识别技术依然在发展之中,并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各大手机厂商推出的指纹识别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虽然有缺陷,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的。而从安全性来讲,大不了将密码、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叠加使用,只是带来的用户体验差的问题就难以解决了。我们当然还是愿意本着支持的态度,理性看待生物识别技术,同时也不可大意,时刻警惕信息安全问题,以防止不法分子趁虚而入。

安全问题成焦点 生物识别功能已在变革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16路d1监控要多少硬盘

    16路D1监控需要多少硬盘? 16路D1监控系统是一种高性能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同时监控16个摄像头的视频信号,并以D1(720×576)的分辨率进行录制。对于这样的监控…

    2023年9月25日
  • 2017武汉安博会-视频云建设的趋势与华为的创新

    湖北公共安全视频综合应用专题论坛上,行业专家们围绕着视频云、视频大数据、人脸视频、智能跟踪等话题方向,探讨视频在公共安全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应用。华为视频云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柳文凭出席大会并分享了华为在视频云大数据领域的创新与实践。

    2024年4月11日
  • 新一代红外摄像机的点阵式红外灯特点

    红外摄像机的点阵列红外灯采用特殊的“晶片结构”、“长晶工艺”、“封装技术”,与以前红外摄像机的红外灯亮度标准完全不同。红外摄像机的一代LED红外灯、二代阵列式红外灯中,人们常以红外芯片的点数来区别红外灯的强弱、亮暗好坏。

    2024年4月15日
  • ****铁路公安提升安检力度确保“亚博会”安全

    8月23日起乌鲁木齐公安处在所辖乌鲁木齐南站、乌鲁木齐西站、石河子站三个客运站全面升级安检查危力度,对所有进站旅客严格落实旅客人身、携带行李两个百分之百查验机制,整建机制,抽调特警进驻乌鲁木齐南站,对车站实行24小时巡控,安排警力利用视频对车站进行无死角监控。

    2024年4月19日
  • 面对人工智能 中产阶级与知识工作者何去何从?

    本文是对斯坦福大学的Michael Webb的采访实录,他接受了马斯克的资助,正在研究如何使人工智能的经济影响保持对人类有益。

    2024年4月6日
  • 光端机使用时出现了故障怎样定位和处理

    对于设备故障处理的主要手段是更换电路板,要配备一定数目和种类的电路板;对于缆线,连接头故障,要首先用备用中继线代替,尽快抢通电路;对于属于光缆部分的故障要慎重,有备用纤芯时先代用,随后联系线路维护人员处理。

    2024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