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8大技术控制 确保LED显示屏质量

防静电LED显电子示屏装配工厂应有良好的防静电措施。专用防静电地、防静电地板、防静电烙铁、防静电台垫、防静电环、防静电衣、湿度控制、设备接地(尤其切脚机)等都是基本要求,并且要用静电仪定期检测。

  要生产出质量好的LED显示屏,需在以下几方面做好技术控制:


  1、 防静电LED显电子示屏装配工厂应有良好的防静电措施。专用防静电地、防静电地板、防静电烙铁、防静电台垫、防静电环、防静电衣、湿度控制、设备接地(尤其切脚机)等都是基本要求,并且要用静电仪定期检测。


  2、 驱动电路设计LED显示屏模块上的驱动电路板驱动IC的排布亦会影响到LED的亮度。由于驱动IC输出电流在PCB板上传输距离过远,会使得传输路径压降过大,影响LED的正常工作电压导致其亮度降低。我们常会发现LED显示屏模块四周的LED亮度比中间低一些,就是这个原因。故要保证显示屏亮度的一致性,就要设计好驱动电路分布图。


  3、 设计电流值LED的标称电流为20mA,一般建议其最大使用电流为不超过标称值的80%,尤其对于点间距很小的显示屏,由于散热条件不佳,还应降低电流值。根据经验,由于红、绿、蓝LED衰减速度的不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降低蓝、绿LED的电流值,以保持显示屏长时间使用后白平衡的一致性。


  4、 混灯同一种颜色不同亮度档的LED需要混灯,或者按照离散规律设计的插灯图进行插灯,以保证整屏每种颜色亮度的一致性。此工序如果出现问题,会出现显示屏局部亮度不一致的现象,直接影响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5、 控制好灯的垂直度对于直插式LED来说,过炉时要有足够的工艺技术保证LED垂直于PCB板。任何的偏差都会影响已经设置好的LED亮度一致性,出现亮度不一致的色块。


  6、 过波峰焊温度及时间须严格控制好波锋焊的温度及过炉时间,建议为:预热温度100℃±5℃,最高不超过120℃,且预热温度上升要求平稳,焊接温度为245℃±5℃,焊接时间建议不超过3秒,过炉后切忌振动或冲击LED,直到恢复常温状态。波峰焊机的温度参数要定期检测,这是由LED的特性决定的,过热或波动的温度会直接损坏LED或造成LED质量隐患,尤其对于小尺寸如3mm的圆形和椭圆形LED.


  7、 虚焊控制LED显示屏在出现LED不亮时,往往有超过50%概率为各种类型的虚焊引起的,如LED管脚虚焊、IC管脚虚焊、排针排母虚焊等。这些问题的改善需要严格地改善工艺并加强质量检验来解决。出厂前的振动测试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检验方法。


  8、 散热设计LED工作时会发热,温度过高会影响LED的衰减速度和稳定性,故PCB板的散热设计、箱体的通风散热设计都会影响LED的表现

做好8大技术控制 确保LED显示屏质量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智能小区指纹门禁识别系统如何设计

    建立智能家居、智能小区已经谈了很多年,但并是所有的人对家居安防都有一个很清晰的界定,这也是中国家居安防市场一直没有繁荣起来的重要原因。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讲智能小区指纹门禁识别系统概述及其设计的原则。

    2024年4月8日
  • 红外防水监控摄像机图像闪烁的解决方法

    现在的普通红外防水摄像机,一般采用光敏元件来探测所处环境的照明强度,根据设计参数中确定的阈值,产生控制信号,实现红外灯的开启。改变照明的强度、角度稍微改变一下红外防水摄像机的安装角度,上下左右动一下探测器探测到的照度会有不少的改变,就会离开阈值附近,从而解决闪烁问题。

    2024年4月14日
  • 一张“隐私面单”能防范信息泄露吗?

    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系统性、综合性法律。而随着今年双十一的开启,快递隐私安全问题再度被关注。日前,宁波警方公布了一起案件,涉案人应聘快递员身份,以进入公司偷拍快递面单照片,汇总整理后在网上倒卖。有网友提出隐私面单能解决快递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2024年4月7日
  • 哪里有好的电梯监控方案

    电梯监控方案的重要性 电梯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施之一,而电梯监控方案的选择对于保障乘客安全和维护设备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一个好的电梯监控方案可以提供实时监控、故障报警和数据分析等…

    2023年9月17日
  • AI应用加速赋能实体经济,上海夯实产业发展“智能底座”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高地,上海正以AI应用场景建设计划,推动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实体经济。

    2024年4月12日
  • 科学家开发微型防撞传感器 两秒内即可做出反应

    一种新传感器可能有助于无人机、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未来的防撞技术开发,其灵感来自成群结队的蝗虫。

    2024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