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解析

2009年10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无锡传感网中心》),是国内目前研究物联网的核心单位。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1、目前国内物联网的一些进展

2009年10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业内专家表示,掌握“物联网”的世界话语权,不仅仅体现在技术领先,更在于我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之一。这使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迎头赶上甚至占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成为可能。

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解析

“与计算机、互联网产业不同,中国在‘物联网’领域享有国际话语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中心主任刘海涛自豪地说。

目前,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城乡,从繁华的城市到偏僻的农村,从海岛到珠穆朗玛峰,到处都有无线网络的覆盖。无线网络是实现“物联网”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安置在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上的电子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随时随地通过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传送出去。“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

而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该院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传感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无锡传感网中心》),是国内目前研究物联网的核心单位。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江苏省委省政府接到指示后认真落实总理的要求,热情拥抱“物联网”,突出抓好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工作,并迅速形成了研发安全感与产业突破的先发优势。无锡市则作出部署:举全市之力,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把无锡建成传感网信息技术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2009年,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世博会被成功应用,首批价值1500万元的传感安全防护设备销售成功,这套设备由10万个微小的传感器组成,散布在墙头墙角墙面和周围道路上。传感器能根据声音、图像、震动频率等信息分析判断,爬上墙的究竟是人还是猫狗等动物。多种传感手段组成一个协同系统后,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由于效率高于美国和以色列的防入侵产品,国家民航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全国民用机场都要采用国产传感网防入侵系统。至2009年8月,仅浦东机场直接采购传感网产品金额为4000多万元,加上配件共5000万元。刘海涛称,若全国近200家民用机场都加装防入侵系统,将产生上百亿的市场规模。

2、物联网的实现还有一段路要走

(1)应用的开发

物联网的价值不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而是必须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应用,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这些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这些应用开发不能依靠运营商,也不能仅仅依靠所谓物联网企业,因为运营商和技术企业都无法理解行业的要求和这个行业具体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这是非常难的一步,也是需要时间来等待。需要一个物联网的体系基本形成,需要一些应用形成示范,更多的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价值,这样才能有更多企业看清楚物联网的意义,看清楚物己的应用与业务与物联网结合起来。

(2)安全隐私问题

中国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由于该物品(比如衣物)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

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政治和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予以解决。造成侵犯个人隐私问题的关键在于射频识别标签的基本

功能: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的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一特性可用来追踪和定位某个特定用户或物品,从而获得相关的隐私信息。这就带来了如何确保嵌入有标签的物品的持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问题。

(3)商业模式

物联网商用模式有待完善。中国移动通信研究所所长于蓉蓉表示,“要发展成熟的商业模式,必须打破行业壁垒、充分完善政策环境,并进行共赢模式的探索。”华为战略规划部部长朱广平指出“应用物联网技术让企业面临改造成本问题,新的商业模式将改变改造成本高的现状。”

(4)国家对物联网的政策和法规

物联网不是一个小产品,也不是只是一个小企业可以做出来,做起来,它不仅需要技术,它更是牵涉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

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要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

二战后,美国在经济上一度并不特别强大,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不但是政府进行投资,而且在产业政策上给予了很多支持,导致美国的信息产业高速度发展,现在全世界基于PC和互联网的信息产业完全控制在美国人手中,不但获得了巨大利益,甚至政治利益、文化的传播、价值观的传播都起了巨大作用。

因此对于复杂的物联网,必须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必须要有专门人和专门的机构来研究和协调,物联网才能有真正意义的发展,否则,它只能小有成就,而不会大有作为。

(5)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有一件事解决的非常好,就是标准化问题,全球进行传输的协议TCP/IP协议,路由器协议,终端的构架与操作系统,这些都解决的非常好,因此,我们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使用每一台电脑连接到互联网中去,可以很方便的上网。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各行其是,那结果是灾难的,大量的小而破的专用网,相互无法连通,不能进行联网,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

因此,尽快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管理机制,这是物联网马上就要面对的问题,开始,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以后就很容易,开始解决不好,积重难返,那么以后问题就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和第一问题又是相关联,如果政府没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和协调,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何来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6)管理平台的形成

物联网是什么?我们经常会说RFID,这只是感知,其实感知的技术已经有,虽然未必成熟,但是开发起来并不难。但是物联网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在于网,而不在于物。传感是容易的,但是感知的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不能进行管理和整合,那这个网络就没有意义。因此,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庞大的,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把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小企业甚至都可以开发出传感技术,开发出传感应用。但是一个小企业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全国性高效率的网络。没有这个平台,各自为政的结果一定是效率低,成本高,很难发展起来,也很难起到作用。

这个平台,电信运营商最有力量与可能来建设,也可能这个过程中,会有新的管理平台建设与提供者出现。我也相信,这个平台的建设者会在未来的物联网发展中,取得较好的市场地位,甚至是最大的受益者。

(7)主要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关于核心技术、标准的制定、物联网系统框架等问题,不是哪一个国家或哪家公司能单独的很好地完成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国际上与其他国家合作,也要和国内的相关组织机构合作。这样才可能使我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也使我国物联网的应用缩小一大步。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上的开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参与和协调,并且需要国家政府的主导以及相关法规政策上的扶助,物联网的开展具有规模性、广泛参与性、管理性、技术性、物的属性等等特征,其中,技术上的问题是物联网最为关键的问题,亿博物流咨询介绍,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是一项系统,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全面负责物联网的整个系统规划和建设,理论上的研究已经在各行各业展开,而实际应用还仅局限于行业内部。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和设计以及研发关键在于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以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的研究。

(8)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形成

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它对于产品的主人而言,有这样的一个体系,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但是,它也存在着

阅读剩余 52%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分析停车场智能管理解读与应用

    如果一个很完备的系统,停车场管理计算机或上位管理服务器和管理软件还要控制车辆停泊引导系统、车场防盗系统、车位检测系统、停车场状态显示系统等辅助设备。中央收费方式更安全、灵活,并且可防止出口阻塞,保证车辆运作畅顺,提高车辆出场和速度(出口收费车辆出场速度约是40秒,中央收费只需10秒),更加人性化。

    2024年4月14日
  • Motorola Solutions荣获“2010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杰出暨优秀供应商大奖”

    2011年4月27日,北京 ― Motorola Solutions Inc.(纽约证交所股票代码:MSI)宣布其企业移动业务在e-works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岁末盘点”系列评选活动中,凭借独有的创新技术、高成本效益的部署与运营以及全方位全年无休服务,荣获“2010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杰出暨优秀供应商”大奖。“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杰出暨优秀供应商”旨在评选出在2010年度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综合实力较强、极具影响力的供应商,并从技术、实施服务、用户满意度、成长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该活动自200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是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富有影响力的品牌。

    2024年4月17日
  • AIoT赋能智慧城市力维“社区智理”斩获AIoT“最佳应用平台奖”

    在演讲中,曹友盛博士谈到, 智慧城市需要一个被人工智能融合化的物联网作为城市的BACKBONE,我们称之为“骨干网”或者“脊椎骨”。从拟人化思维的角度,人的智能是通过遍布人体各处的神经元,经由复杂的神经网络和脊椎骨连接大脑而形成的。智慧城市的大脑也需要通过一个智慧的物联网来连接遍布在各个物联网网格上的智能节点,让全网智能起来。AIoT就是智慧城市的BACKBONE。AIoT不是要去重构一个网,而是要通过自主性边缘、AI定义网络和硬件、多传感器集成、数据安全、故障自愈、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升现有的物联网。

    2024年4月12日 知识
  • UID自动识别技术应用技术

    UID(Ubiquitous IDentifications)的全称是计算无处不在。将电子标签嵌入各物体中,使之相互通信,进行信息处理,让我们时刻掌握我们所要的信息提高我们更高水平的信息服务和环境控制,这种环境称其为“计算无处不在”。

    2024年4月19日
  • 分析数字校园建设中各种技术的应用方式

    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RFID技术进行学生宿舍/公寓的考勤管理。通过在宿舍楼入口处摆放无障碍通道(由于宿舍/公寓的消防要求,一般不采用闸机的形式。)来对进出的人员进行考勤,同时联合视频监控、门禁控制等多种管理方式共同打学生宿舍/公寓安全环境。

    2024年4月16日
  • RFID在路桥收费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从1984年国务院出台“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以来,全国各地利用路桥收费这项政策为国家筹集了大量的公路、桥梁建设资金。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人们已经接受了对某些道路、桥梁征收通行费这一事实后,传统路桥收费方法的缺点(如效率低下、漏洞大等)却显得越来越突出。

    2024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