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纳米管传感器能检测到单个爆炸物分子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0日(北京时间)报道,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超级灵敏的新型探测仪,将检测爆炸物的能力推进到一个分子的最后极限,比目前机场用的爆炸检测仪灵敏很多。相关论文发表在本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站上。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0日(北京时间)报道,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超级灵敏的新型探测仪,将检测爆炸物的能力推进到一个分子的最后极限,比目前机场用的爆炸检测仪灵敏很多。相关论文发表在本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站上。


  该技术利用了蜜蜂毒液中一种称为bombolitins的蛋白质片段。研究人员将这种蛋白质片断涂在碳纳米管上后发现,这些肽类会对包括*在内的硝基芳香族化合物等爆炸物起反应。领导该研究的麻省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副教授迈克尔・斯坦诺表示,新纳米传感器将探测能力提高到了极限,能在室温室压下检测到单个爆炸物分子。


  斯坦诺的实验室已在近几年开发出能检出多种分子的碳纳米管传感器,这些分子包括硝基氧化物、过氧化氢、神经毒气沙林等。这种传感器利用了碳纳米管天然荧光性质,一旦发现标靶分子,碳纳米管就会因荧光强度改变而出现闪动。但这种利用荧光强度的传感器容易受到周围光线的影响,而且出错率高、噪音大。


  为了避免上述缺点,新爆炸物传感器从工作原理上对原有碳纳米管传感器进行了改进。同样都是利用碳纳米管的天然荧光特性,但新传感器利用的是碳纳米管与标靶分子结合后荧光波长的改变,并制造了一台新型显微镜来读取这些裸眼无法看到的波长变化信号。


  每种纳米管―多肽组合会对不同的硝基芳香族化合物起反应。用涂有不同bombolitins的纳米管,就能识别所要检测的爆炸物的独特“指纹”。此外,纳米管还能检测出爆炸物在环境中分解的产物。“比如*会在环境中分解变成其他分子,这些衍生分子也能被识别出来。”斯坦诺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检测整个反应网络和次第衍生物的传感器平台,而不仅仅是某一种。”


  研究证实,该传感器还能检测出属于硝基化合物的两种杀虫剂,因此有作为环境检测器的潜力,将来甚至能检测出飘在空气中的任何分子。此外,该技术还在商业和军事上具有很大应用前景。


  “虽然我们还不能将这种检测器安装在地铁里来检测爆炸物,但新传感器已经突破了自身的瓶颈。如果一个样本里只有一个分子,只要你让它进入传感器,就能检测出来。”斯坦诺说。

新纳米管传感器能检测到单个爆炸物分子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重视车载监控问题 3G传输技术是契机

    车载监控是专为车载安防领域设计的新款视频监控设备。它采用了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结合了IT领域中最新的H.264音视频压缩/解压缩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3G无线通讯技术、USB通信技术、高级车载电源管理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适用于各类车型进行24小时监控。本文将讲述3G传输技术在车载监控领域的应用。

    2024年4月9日
  • 农业部力推RFID在动物产品追溯体系中应用

    农业部日前印发了《动物电子耳标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包括天津武清县、新疆建设兵团在内的四地开展动物电子耳标试点,总规模约4万头,主要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根据通知,此次试点在天津市武清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湖南省邵阳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进行。

    2024年4月15日
  • 手持的小摄像机叫什么(明星手持的小摄像机)

    在影视娱乐产业中,明星们经常需要记录他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手持便携摄像机成为了一项必备利器。这种摄像机不仅轻巧易携带,而且功能强大,适用于各种拍摄场景。下面将介绍几种备受明星们喜爱…

    2023年7月18日
  • 人脸识别闸机解决校园学生出入安全问题

    如何创造一个安全的、数字现代化的、智能化的校园,安全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为信息源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于闸机上是为了方便人们快速开闸。

    2024年4月7日
  • 从3大维度9个细节聊一聊,边缘计算盒子如何选型?

    强大的计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安全性、灵活性、扩展性强的优势让边缘计算盒子成为满足边缘计算场景应用需求的首选边缘设备,企业可根据项目需求从3大维度,9个细节出发选择合适的边缘计算盒子。

    2023年11月20日 知识
  • 从智慧应急看银川如何成为政府管理典范?

    信息化已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好不容易搜集来的浩如烟海的信息和数据,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价值,让它们切实为公众、为民生服务。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ZNV中兴力维)银川市智慧应急系统无疑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

    2024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