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凭什么嫁接智慧城市?

听起来就叫人感到莫名“高大上”的智慧城市,如今正形成一股浪潮在全球范围席卷推进。LED智慧城市终端的兴起并将大规模应用有其必然性,其兴起的条件、环境、原因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所述。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当下,各种智慧城市终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LED产业与智慧城市生态相结合而形成的LED智慧城市终端,也逐渐被广泛应用,并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为了在这股浪潮之下“分一杯羹”,在我们的LED行业内,LED与智慧城市相结合而进行企业的价值定位、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已经成为了众多LED企业转型和创新的重要选项。

LED凭什么嫁接智慧城市?

目前我们也可以看到,众多与智慧城市相关的LED产品已大量面世,并被应用于城市建设中。尤其是户外LED智慧终端应用已进入临界期,处于市场大规模应用爆发点。

据了解,智慧城市建设是以大数据为中心,利用各种智慧城市终端对城市的方方面面进行数据的感知、采集、存储、计算、分析、整合、应用,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各资源要素投入和积累的发展模式。

如今,大数据的巨大价值已被人们广泛认同,其地位就相当于20世纪的石油和黄金。可以预期,不久的将来,其价值不亚于人们日常所需的水、电、气等生存必需品。

相较而言,智慧城市更强调的是对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各种大数据的挖掘,包括历史大数据和正在产生的大数据,将其中所蕴含的价值,通过各种技术发掘利用,然后服务社会,服务普罗大众,减少各种城市病,构建高效、和谐、智慧的社会环境。

大数据的挖掘,需要依靠各种各样的智慧城市终端,这就是大数据价值链的起点。毫无疑问,在众多智慧城市终端中,LED智慧城市终端是其中一个重要品类,并且目前已经进入了市场导入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众所周知,在LED产业中,产品主要是以照明、显示屏两种形态出现。

那么,LED为何要与智慧城市相结合而成为LED智慧城市终端,并将大规模兴起?

要解答以上这个疑问,现在,智库君便带领大家跟随着本文作者的思路,从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市场需求、LED产业环境变化几个维度进行一次分析探讨。

必要条件:良好的生态

资料显示,“智慧城市”这一个概念自从被IBM提出后,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肯定并推动,尤其是在智慧生态健全、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完善的发达国家,以及印度、中国等新兴发展大国。这些国家由于本身就具备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环境,因而从政府到企业,都在积极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以此谋求未来在城市竞争、产业竞争乃至国家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在我国,从政府到民间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从国家部委到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新技术、产业、标准和人才等相关政策,营造环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实践。

据介绍,智慧城市建设以大数据为中心而形成了一个强大、完备的能力中心平台――云平台。显然易见,一个功能强大、作用齐全的云平台形成,需要依赖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才能承载城市运营、管理所需的各个应用系统。

而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则需要整个产业链、生态圈里的企业共同努力形成协同效应,当中,包括了通信网络设备提供商(如华为、中兴、诺基亚等)、运营商(如移动、联通、电信等)、芯片提供商(高通、英特尔、博通等)、模块提供商(华为、中兴、泰利特等)、感应和监控设备提供商(科大讯飞、大华、海康威视等)、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阿里巴巴、华为、谷歌、IBM等)、ISV(即独立软件开发商,如微软、SAP、Oracle、东软等)以及众多终端供应商(通普科技等)、智慧应用提供商等企业。

从基础设施方面来说,我国目前已经建设有完善的3G、4G通信网络系统,虽然还不具备承载万物互联互通、信息高度共享所需的带宽和速率,但基本可以满足目前对通信、数据传输、以太网和小范围物联网建设的需求。有了完善的基础网络,各种终端才可以实现人与终端、终端与终端的连接以及数据的传送,而不仅仅是单独的一台设备。

现在,智慧城市终端在公共领域的应用已比较普遍,而LED产品本身所具有的半导体的特性、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可以也应该走智慧化的道路。所谓的LED产品智慧化(亦即LED智慧城市终端),即是指LED产品除了满足其原有功能外,还具备通信,智慧感知、数据采集等功能。

要实现这些功能,不仅需要LED产业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也需要具备良好的通信网络环境,以满足高负载、低延时的数据传输需求,还需要产业链上监控、交互、通信、数据分析等相关技术和应用方案的成熟,凡此种种,共同形成了一个涉及多个产业、众多企业共荣共生的生态环境,只有整个生态环境的成熟,LED智慧城市终端的大规模应用才有可能。

在此基础上,LED智慧城市终端在产品功能和形态上突破了原来的LED产品的界限,不再是简单的照明产品或显示屏,其功能也不单是照明或展播载体,而是在此基础上成为大数据价值链环节上感应、采集数据的节点。以智慧LED显示屏为例,这不仅可以显示各种多媒体信息,展播商业广告,还可以实时展示一部分交通、气象、应急、民生资讯,或者展示经过整合后的大数据信息,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也随之扩大了很多。

直接原因:巨大的市场需求

如前所述,当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已席卷世界,包括从政府到企业,都投身到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去,由此便催生了对智慧城市终端的巨大需求。

这块惹人垂涎欲滴的“蛋糕”到底能做得有多大?

据了解,仅住建部制定的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中,“十三五”期间的投资总规模将达5000亿元,这还未包括地方投资和对相关产业链企业、生态圈企业的投资。可以预见,在这天量的投资中,将有很大一部分会流到作为数据价值链起点的智慧城市终端领域。毫无疑问,LED智慧城市终端作为其中的一个品类,也会从中极大受益。

至今,LED智慧城市终端主要还是以照明和显示屏的形态出现于市场,但在产品的控制、功能、运营模式等方面却已慢慢开始发生了变化。

LED智慧城市终端在室内的应用是以智慧照明为主,然而,由于目前受制于通信网络标准和协议、使用成本、交互技术等因素制约,其商业化道路走得很慢,应用范围很窄小,仅限于小部分对价格不敏感的高端商业环境和家居环境。

而户外LED智慧城市终端已经可以整合无线网络通信、智能交互、智能感应、电力载波等技术,利用完善的通信网络系统,充分享受智慧城市建设投资的红利,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节节进击。

LED智慧城市终端除了满足原来LED照明或显示的功能外,还可以在交通监控、气象监测、人车流疏导、公共安防等公共服务领域大放异彩。尤其是LED智慧城市终端的显示屏产品,在产品的控制方式、外观结构、功能特性、安装方式、运营模式上与原来LED显示屏有了完全改变。

首先,在控制方式上,可以实现不限终端数量、不限距离即时控制。

其次,在外观结构上,改变了传统LED大屏幕粗犷、笨重、突兀的形象,在设计上更讲求轻薄巧,让产品本身兼具科技和艺术的美感。

第三,在功能上,不仅可以像原有的LED显示屏一样播放各种多媒体广告,还具备了智能监控、WIFI热点、温感、烟感、湿感、音视频互动、应急充电等功能。

第四,在安装方式上,产品安装不需要传统LED大屏幕特制的钢结构,不需要布线,不需要通风设备,户外广告运营商或媒体运营商可以根据需要拆装、移动设备,非常方便简单。

最后,在运营上,运营商既可独家运营多台设备,也可以和另外的运营商联合运营更多设备,组成一个更大的展播网络,获得更大的受众面和利基市场。

此外,产品的应用范围也大大突破了原来依附于墙体、广告柱等位置,而是可以广泛安装于步行街、广场、小区、景区、商业街、加油站、公交站、高速路服务区、收费站等公共场所。

由于产品形态突破原来LED显示屏的界限,LED智慧城市终端不仅仅可以作为商业盈利的工具和载体,还可以成为服务民生、政务公开等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工具和载体。

例如说,产品通过收集交通、气象、安防、人流等信息和数据,然后通过产品本身的通信模块传至云端,再经过专门的分析处理,就可以形成结构化的信息,供有关部门决策所用。由于产品本身还具有显示和展播的功能,经过处理和整合后的数据信息还可以通过屏幕展示,如交通导流信息、公共资讯等。

事实上,随着国内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设的推进,数字标牌市场已然成为了LED智慧城市终端应用最先开启的领域。

据奥维云网最新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户内广告机销量为38.6万台,同比增长11.4%,而且在未来几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放眼市场更加巨大的户外数字标牌领域,其市场容量更加可观。据业内人士估测,其需求量有望超过室内的3到4倍。

由于具备优异的特性和强大全面的功能,LED智慧城市终端不仅受众多户外广告运营商、户外媒体运营商、工程商等渠道商的欢迎,同时也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青睐。目前在多个城市的市政工程、道路工程中,我们可以看到LED智慧城市终端的身影。

以LED业内率先转向智慧城市领域的企业通普科技为例,通普科技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特点和要求,结合公司原有的LED产品形态和技术,相继开发了一系列LED智慧城市终端产品,包括户外LED广告机、LED灯杆屏、LED橱窗屏三大系列,共九大子系列产品。产品在技术、功能、外观设计、营销体系搭建上已经处于行业前列。目前通普科技的LED智慧城市终端产品已在长沙、福州、大连、广州等多个城市中得到应用。

催化剂:LED产业环境的变化

当下,无论是LED照明,还是LED显示屏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虽然产业的规模还在扩大,产品销售额在稳步上升,LED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对原有品类的替代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增长速度将对于前几年已大幅放缓,行业景气度、投资回报率也有不同程度下滑。

据观察,与前几年各路资本蜂拥进入LED产业的盛况相比,目前,业内的资本运作更多都是上市公司进行整合并购为主。

产生这样的变化,并不足以为奇。在资本自由配置的市场经济时代,资本的逐利性本能会让资本自发流向获利最多、最快、最高效的地方。而当进入LED产业的社会资本大幅减少,即预示着产业的增长空间已不再吸引资本。

当下,LED行业企业整并风潮一浪高过一浪,行业内整合并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而行业外的资本却对LED行业并不看好。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资本手段,围绕企业的战略核心,合纵连横,整合符合战略目标的标的资源,其目的都是在于巩固或扩大原有优势。

产业的成熟,同时带来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各种配套的进一步齐全,由此也导致众多企业陷入产品、技术同质化、市场、渠道的同质化竞争,市场一片红海。

在这种现实下,企业如何规避激烈的红海竞争?

我们不难发现,跨界创新,重新梳理企业价值定位,以此确立新的竞争优势,是众多行业企业的选择。

于是,LED照明企业有的大力发展智慧照明;有的在品牌和产品上重新定位,专注于某些细分单品或市场;有的在可见光通信、植物照明、汽车照明、UVLED等新领域加大投资等。

而LED显示屏企业当中,选择跨界创新、品牌再造的方向也不少,其中有的和体育产业结合,有的和教育行业相结合,有的和VR、AR等新技术相结合,有的和传媒行业相结合,有的和广告公关行业相结合。

此外,有不少企业看好目前方兴未艾、席卷全球的智慧城市建设浪潮中产生的巨大的市场蛋糕,围绕着智慧城市领域开发了很多产品,并在市场营销上进行大力推广。

可以看到,LED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以LED智慧城市终端的产品形态切入智慧城市建设大潮中去,已经成为了行业企业跨界创新、企业品牌再定位的重要方向,而且市场刚刚处于大规模爆发的前夜,这都推动了LED智慧城市终端的兴起。

当然,LED智慧城市终端的兴起并将大规模应用有其必然性,其兴起的条件、环境、原因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所述。

从企业竞争的角度而言,当下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跨界创新、跨界劫掠蔚然成风,企业的核心竞争已不在限于企业本身或者企业所在的产业链、供应链本身,而上升到了企业所在的生态圈本身。

一个生态圈涵盖多个产业,企业要获得强大的竞争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加强自身内功外,更需要从产业链、生态圈上对自己重新定位。

为此,我们不妨这样认为:LED智慧城市终端的兴起,只是当下企业间竞争的一个缩影。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5G给LED显示屏行业带来哪些机遇和危机

    如何将5G与LED显示屏结合,也将成为新时代LED显示屏行业必须思考的问题。新技术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5G时代的到来,是技术不断进步的必然。LED显示屏企业若想抓紧5G风口必须要砥砺前行积极进取,不断深入研究5G显示未来潜在的市场,不断地深耕开拓未来新兴显示。

    2024年11月12日
  • 试水海外 LED显示屏出口之路怎么走?

    LED显示行业中,出口的企业各有优势,也各有区别。选择在海外市场掘金的企业各有各的考量,也会遇到各自的问题。在海外高利润的诱惑下,企业该如何走好这条道路呢?

    2024年11月11日
  • 2018年哪些政策牵动LED显示屏行业发展?

    2018的到来意味着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迈向了新的征程。我们知道2018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三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打赢三大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也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对于LED显示屏行业来说,如何紧跟国家政策,搭载政策的东风,更快更好地发展,是企业普遍关心的事情。

    2024年11月12日
  • 深圳安博会,透露LED显示屏业哪些信号?

    如今LED小间距想要在需求旺盛市场广大的安防领域分羹一杯,虽然难度并不小,但只要合理利用自身色彩优异,发光角度,无拼缝等优势,还是可以迅速切入安防行业,打下一片山河的。LED显示企业只要抓住时间差,大胆开拓安防业务,提高安防领域对LED显示屏的了解,抢占市场,那么LED显示在安防领域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2024年11月12日
  • 秩序恢复市场回暖 LED屏企4月能否逆风翻盘?

    自公共卫生事件爆发以来,影响百家行业,价格稍微高昂的LED显示屏领域也不例外,业内也持续性地传递出担忧的声音,因此各家屏企的动态成为业内人士的聚焦点。但是从市场的反馈中可以得知,公共卫生事件对大部分LED显示屏企业到3月份为止影响不大,影响有可能出现在4月。

    2024年11月14日
  • LED显示屏发生火灾的原因及防治

    随着LED显示屏在户内外显示场所的普及,因为LED显示屏质量问题和设计缺陷诱发的火灾也越来越多,对人员的安全,客户的经济都带来很大的危险。随着事故发生的频率升高,人们开始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2024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