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安防与IT融合的步伐越来越快,距离越来越近,安防IT化的口号也越来越响亮。3G、高清摄像机、智能视频分析,这些都是近两年来安防发展的风向标。虽然在实际应用当中,这些技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都过于前卫和时髦,更多的用户仍然停留在模拟视频监控阶段,不过这也不影响安防厂家们摇旗呐喊、向IP网络监控进军的热情。
与传统模拟监控相比,IP网络监控确实能够给用户带来诸多的好处,以网络为基础的视频监控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省去了传统布线和线路的维护费用;用户在授权的情况下,可以随时按需监控,实现即插、即用、即看。除此之外,安讯士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IP监控系统的成本优势凸显,在用户安装规模较小时,IP系统的安装成本比相应的模拟系统平均要低13%。
上述种种优势,都是IP网络监控的厂商们在自我推销时用以说服用户和工程商的种种说辞,当然,笔者并不否认其优势所在。不过对于不明真相的用户来说,IP网络监控固然能够省却布线的麻烦,但是其中却存在着设备不兼容、图像丢失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让用户措手不及。下面,让我们听听来自工程商的声音。
问题一:网络传输面临重大挑战
“我们所做的项目,一般公安居多,还有小部分的企业用户。公安多半需求视频结合地理信息,来查看其视频联动效果,而企业需求较简单,就是看图像和看录像,只要这两者可以满足即可。然而,目前的监控总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网络突然连接不上,视频传输不顺畅,尤其在专网上用了不错的平台,一走公网就会出现掉线和死机的问题,这些问题依然是网络监控的瓶颈之一。”
在上述声音中,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企业用户对网络监控的需求简单,仅局限于查看监控录像和录像的保存,然而,通过公网连接的监控系统使用起来却不如人意,往往容易出现掉线合计的现象,这使得用户对网络监控开始产生怀疑态度。
一般来说,传统摄像机通过视频线、光纤传输,基本没有带宽约束,而网络摄像机则是通过网络传输,普通的Internet线路,带宽只有几百Kbit至几Mbit(普通ADSL线路上行为512Kbit,下行为2Mbit),而在实际应用当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一条网络线路需要同时传多路视频信号,带宽的约束马上显现出来,这也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瓶颈所在。
以下是十几种格式的码流对比(真正能够达到图像质量要求的码率):
CIF 25f/s 200-500K左右
2CIF 25f/s 500-800K左右
D1 25f/s 1500-3000K左右
720P 25f/s 3000-6000K左右
1080P 25f/s 6000-12000K左右
电信目前可以提供的带宽:
ADSL 512k
2M动态
2M DDN
4M DDN
10M DDN
100M DDN
从上面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现有的公网在满足网络视频监控需求方面还相差甚远。这就好比一部性能优良的跑车,行走在高速公路上,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300公里,然而,现在的带宽却只是一条崎岖的道路上,跑车的速度也只能降到每小时120公里。没有匹配的网络带宽,网络监控的优势也就无法发挥,而这也是目前网络监控遭到质疑的一大原因。
问题二:行业缺乏标准 企业产品兼容性差
“我们做的项目,一般酒店和政府居多。对于这些用户而言,界面操作简单,集成度高是主要需求,因为用户一般会内部招聘技术人员对平台进行管理,所以操作简单易于人员掌握,而将摄像机、门禁、报警等系统整合管理也是他们的重大需求;此外,兼容性强是我们目前较头疼的问题,因为有些知名厂家虽然单一品牌做得好,但对其他产品的兼容效果差强人意,其实我们更多的是希望有实力的厂商可以做全线产品,这样数据的保存和调取及整个系统的运行较稳定。”
网络监控能够实现的主要核心就是标准的编解码和控制协议,从目前的应用来看,网络监控设备还没有做到像模拟监控摄像机那样兼容性好。在模拟监控的世界里,普通的固定枪、半球通过视频线可以接入任何一家公司的后端产品,即对矩阵、硬盘录像机没有品牌和规格的要求,即使对PTZ摄像机而言,通过前后端设备内置协议即可以解决兼容性的问题,可以说,模拟监控能够得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就是因为有着巨大的兼容性和通用性的优势。
企业产品兼容性差,这是目前网络视频监控中越来越凸显的问题。目前,为了解决网络监控产品兼容性差的问题,业界形成了以ONVIF和PSIA为代表的两大标准组织,两大标准在安防界各自为王,代表了部分企业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尽管有各自的旗帜行标准,但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用。
高清摄像、智能分析是网络监控发展的趋势,应该说,未来几年安防行业的发展会更注重各企业间的合作,每个企业尽可能的发展优势技术和产品,将各个企业的优势产品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美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然而,目前国家没有针对安防行业形成一套有效的实施标准,导致厂商在合作项目中软硬件产品对接的程序十分繁琐,如果某客户选用了A厂商的软件平台和B厂商的硬件产品,那么A厂商必须将软件平台的SDK透露给B厂商,除去对接的调试过程繁琐不说,双方企业在技术信息的保密方面也缺乏有力保障。面对如此境况,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监控的发展只是“万里长征才迈出了第一步”。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