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对于多样的安防系统,会有很多技术指标,还会有一些特别的设计目标,要根据其技术上特殊性来确定。对大多数安防工程具有通用性的几个基本的技术指标:
1、探测响应
安全防范系统对异常情况(可能为入侵)的反应速度,用时间来度量。是指从前端探测器被触发到被控制设备显示的时间。显然、安全防范系统可有多种响应方式,如、直接发出警告、经过复核后发出警告、通过通信装置向相关部门报警、或启动联动机构(关闭锁定机构、切换相关图像、启动信息记录)等。根据风险等级和安全需求,通常归结为立即响应、复核后响应、记录必要的信息等三种响应方式。
对于高风险部位,安防系统应立即响应各种探测到的异常情况,发出报警信号,并立即反应报警,探测响应应小于1秒;
对一般风险的部位,可在报警后进行复核,确认报警真实后,采取反应措施,系统的探测响应(包括复核的时间)应在1分种之内;
对低风险部位的报警可不反应(可仅在本地发出警告),但系统必须能记录下相关的信息(探测触发的时间、地点或报警部位的图像)。
显然、系统的探测响应与报警信息的传输和报警复核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2、探测几率
系统探测真实入侵的或然率(概率),分探测器探测几率和系统探测几率,前者是探测器自身的技术指标,后者是构成系统的多个探测器(在一个入侵路径上)产生的综合指标。
探测器的探测几率是计算系统探测几率的基础,理论上讲探测器的探测几率不可能是1(100%),决定探测器探测几率(不探测)的因素主要有:
探测器本身的可靠性因素,探测器的故障、失效会导致漏报,或过多的误报;
环境因素,由于安装环境的限制和干扰源的存在会降低探测器的灵敏度,出现探测盲区或发生误报警和漏报警;
探测对象的因素,安防系统的探测对象是人,它会躲避系统的探测或屏蔽、破坏探测器;
系统的因素,由于过多的误报警导致的管理者对系统信任度的降低等。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并与同类产品的可靠性数据进行比较,对探测器作出如下的分类;
1)、高探测几率(大于97%)、主要有双技术探测器(红外与微波、双鉴玻璃破碎),多元被动红外探测器等;
2)、普通探测几率(90%-97%)、一般被动红外探测器、微波对射、电缆探测等
3)、低探测几率(90%-83%)、普通的门磁开关、单束主动红外等。
同探测响应一样,探测几率的要求与风险等级相适应的。通过对系统探测几率的要求,进而计算出应采用的探测器的数量和类型,是PPS理论研究的问题,对安防系统设计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3、图像的完整性
图像的完整性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评价。空间的完整性与摄像机的视场有关,每个摄像机视场对监控部位充分和有效的覆盖,多个摄像机视场的组合形成对一个过程或监控区域充分和有效的覆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目标,它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关系到摄像机的布局、数量、安装方式和镜头的匹配。时间的完整性表示视频监控系统对一个连续过程或事件的监控能力,主要与系统长时间工作和图像信息存贮能力有关。图像的完整性还可以从与报警探测器的探测区的匹配性来评价,当图像信息作为报警复核的手段时。总的来说:图像的完整性就是系统所采集的图像信息的完整性。由此也可引伸出安防系统所采集和存贮的其它信息的完整性。它是用时间、长度等物理量,通过对现场的观察、测量来评价的。
4、图像鉴别等级
直接反映视频监控系统图像信息价值的技术指标,它是系统的各技术环节(摄像、传输、信号分配、处理、显示等)性能的综合体现,也是系统适应环境条件能力的表现。以系统最终显示的图像来进行评价,通常分为三级:
探测:可以鉴别有无探测目标;
分类:可以对探测目标进行分类,如鉴别人或动物、成人或儿童;
识别、可以对探测目标进行个体识别。
图像鉴别等级要根据系统的安全要求具体而定,如探测的目标是什幺、如何对目标进行分类以及需要识别的个体是什幺。经验证明:对于大目标,图像的鉴别等级主要由目标在全图像(整个屏幕)上所占的比例来决定,而对于小目标(如文字、局部的特征)则主要由目标占有的像素来定。安防系统的探测目标主要是人、物、货币等,属于大目标。以人为例,当人的全身占有图像的1/100时,即可实现探测;当人的全身占有图像的1/10~1/7时,即达到分类的要求:当人的面部图像占全图像的1/7~1/4时,系统具有识别的能力。从这些具体要求出发,就可以确定具体摄像机的视场,确定摄像机的数量、安装位置和镜头配置。也可以转换为探测目标所占有的像素量,以便进行测量和计算。如测量在摄像机规定的视场内探测目标可以占有的图像比率,再通过图像的分辨率计算出探测目标占有的像素量,因此、图像鉴别等级是系统设计的主要基础参数。考虑对影响图像效果的其它因素。具体设计时,要有适当的冗余。图像鉴别等级可以通过观察图像进行主观评价、也可以进行目标图像比例的测量来判定。
通常:视频监控作为报警复核手段或利用视频探测来产生报警时,图像鉴别等级应设计为探测级,若主要进行动态监控,应设计为分类级,利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个体识别或记录图像作为证据时,应设计为识别级。
5、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是目前安全防范系统最常用的设计目标。它反映图像经过变换或传输后劣化的程度,通常采用五级评价法。由多人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得出结果。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可以与上述项目结合起来,如在规定的主观评价等级下,图像可以覆盖的范围或可以达到的鉴别等级。
6、通过率
安防系统中的通过式子系统,如出入口控制、安全检查系统,在单位时间内的最大通过量(人的通过量和物品的检查量)。这是通过式系统的基本技术指标,也是系统是否具有实用性的指标。对于人、物流量较大的管理系统,通过率是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当单个信道不能满足要求时,要设置多个信道来保证通过率。
通过率与特征识别的速度、系统响应、特别是联动机构的启闭时间有关。实际工程检验时,可测量单次通过所需时间,再计算出系统的通过率。也可通过系统连续运行一定时间,统计通过量,计算通过率。
7、误识率和拒识率
是出入口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指标,它分别表示:接受非法请求的几率和拒绝合法请求的几率。它们与系统的密钥量、特征识别过程中的加密及身份认证方式有关,也可以通过系统的相关度设置来调节。在系统设计时要通过对特征载体、识别设备相应指标的要求来保证系统的目标。由于它是在大量、长时间测量和统计的基础上才能得出的数据,而且涉及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对于实际安防系统,一般不进行现场测量。
8、系统的响应方式
指出入口控制系统对非法请求的响应。如果把出入口的特征识别作为一种探测手段,系统响应如同第1项一样,用时间来度量。响应方式是指:当出现非法请求时,系统的反应(应对)方式。它决定于系统模式和联动机构。根据系统的安全需求,通常有以下三种响应方式:
1)拒绝、系统拒绝非法请求,但不作任何反应。它可以满足较低的安全要求。系统工程把非法请求视为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准许再次操作。采用前置型设备的系统大多工作在这种方式。
2)报警、系统不仅拒绝非法请求,还应发出报警信号并记录相关的信息。对于同样的非法请求再次出现后,系统拒绝的同时,将自动地一与前面的记录相关联。具有这样的功能系统必须是网络型的,它可以区分非法请求的类型,是误操作,还是越权、使用失效特征载体等。
3)启动联动装置、高安全要求的系统在对非法请求发出报警的同时,对非法请求进行识别,启动联动装置,如要人访客系统锁闭关联门,与监控系统连接,切换相关图像等。有些特殊的场合还可以触发非致命性武器。这样系统要求锁定机构具有增强的抗冲击能力。
9、系统的安全性
包括系统设备物理的防破坏能力、系统防技术破坏能力、通信加密和系统管理的保密性等。
安全防范系统的物理防破坏能力主要从结构和安装工艺方面考虑,防止前端设备、通信设备与线路不被人为破坏、移动、开启机壳等。具有防护性能设备的防破坏能力用可以承受的冲击力或可以实现的延迟时间来评价。
防技术破坏能力可从用系统特征识别方式和密钥量、通信的加密方式和系统的加固措施几个方面来评价。
系统管理的保密性包括操作系统的密码、口令、权限管理及工作日志等。
10、违禁品的探测率
这是对各种安全检查设备的性能要求,主要有:
检查设备的工作方式,如通过式或现场搜索式,固定式或是便携式。
探测物质的种类,如金属探测、爆炸物探测,或表示可以区分爆炸物的种类;
探测灵敏度,可以用被探测物的质量来表示,或用可以穿透包装物的性质和厚度表示。
以上是安全防范系统中常用的、具有通用性的设计目标,其中有些是直接与设备的技术指标相对应的,有些则是系统实际效果的表示,由相关技术指标转化而来。
系统设计目标对系统设计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设备匹配,根据设计目标并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掌握环境的气候、光照、供电、干扰因素、建筑特点等)确定设备器材型号.功能.数量.配套设备和安装部位和安装方式。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