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9日,由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的“2014”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层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演讲中强调,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靠市场化的手段推进,推进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主体责任。
什么是智慧城市?这两年来我们接触了大量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理解确实不太一样,包括我们去国外参观,也是看到了对智慧城市不同的解读。比如说我们去了一个企业,他是搞交通的,专门搞交通摄像头,他认为智慧的交通就是智慧城市,他成立了智慧城市研究院。还有一个是搞一卡通的公司,他认为互联网一卡通也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
这种对智慧城市理解不同导致我们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出现很多很多偏差。我们还有更多人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内容。包括我们去了日本考察,日本提到智慧城市的时候更多是和低碳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研究智慧城市,我想可能在这个探索性阶段,真正的理解智慧城市还需要一个过程。
更重要的是我还要说明,虽然中国GDP已经排在世界第二位了,我们的高科技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能不能做到”高大上“的智慧城市,这在中国进行推广还是一个难题。前几天,我们就下一步开展新领军城市进行了讨论,重点是印度。在讨论印度的时候,讨论到印度要搞100个智慧城市,印度的住建部长说,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智慧城市是什么。那么在全球很多国家,包括日本、欧美,经济如此发达的国家,真正能做好的智慧城市也就那么几个。所以在中国如何开展智慧城市,我想不是要吹冷风,而是要我们冷静的来思考如何推进,如何认清中国的现实。
我经常提到21世纪是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镇化相结合,这个结合点就是智慧城市。那么在中国,我想智慧城市大概要聚焦在两个方面:1、从政府的角度来认识智慧城市;2、如何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待智慧城市。
我们所谓政府的目标是要提高政府治理和管理水平,他们所谓的智慧城市,最重要的目标应该要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实现一个真正的和论坛主题相结合的低碳和绿色的发展目标。我们想一想,在座的官员,我们在提出智慧城市的决策、思路的时候,是不是把它和资源配置资源效率和低碳联系在一起?我想很多人还是停留在怎么建立一个工程,怎么进行投入,怎么进行数据整合,但是我想低碳、绿色、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便利的措施。所谓的智慧城市不能仅仅停留在政府层面上,更多的是要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需要政府开展各项公共服务,来满足管辖区域所有居民最大限度的需求。如果不能解决以人为本的问题,仅仅停留在政府层面,很可能我们很多决策就会产生巨大的偏差。
提高基础设施运营和管理的技术含量,包括城市治理的技术含量。但是,这是最难的。我们这些年城市化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从硬件设施可以说很好,昨天有的领导讲,全国的数字化、信息化有非常好的基础,可是我们有多少个管理者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信息化的资源管理手段?如果能应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来开展城市治理,可能对我们所有政府官员来讲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老课题。
所以提高政府的治理管理水平来提高政府的技术含量,首先是我们的决策观念要发生调整。如何方便居民和社会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化的需求,就是一个是政府层面,一个是市场层面。那么市场层面的需求,我想来得更快,因为我们已经感受到互联网对所有家庭、社区的冲击。促进家庭的智慧管理和智能化,来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无论是节能的目标、低碳的目标还是我们家庭的多元目标,可能是市场瞄准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促进社区服务和企业服务智能化,这也是市场一个很重要关键点。
我们现在大量的传统企业,传统社区,能不能使它更简化、更便捷,能不能运用现代的技术来改变我们社区服务,改变产业园区的管理?那么可能这里头有很多文章可作。
促进了互联网和市场化服务的机会,前几天在中德经济合作论坛上,我们说德国的互联网发展确实是慢于中国,那么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现在不知道,现在还看不到,但是我们看到了已经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是在社区服务、家庭服务,我们市场需求上,可能产生创新,我想在互联网是最大的未知数,也是最有前景的空间。所以研究智慧城市从政府治理和市场两个方面来探讨它的需求,可能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在基础平台上会有非常好的前景。
那么更多的人是关注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我觉得这个特别难。比如说云计算、大数据、云平台,我们现在部门的数据分割,我们决策系统对数据的应用管理,我们能力资源的储备,包括我们决策体制都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搞智慧城市研究的时候,我们可能走了另一条路径,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更好的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那么推出了中小城市为切入点,新增开发的载体,通过企业的跨界组合,市场化的推进,以低碳、方便为目标,最后通过技术手段来加速我们的进程。
为什么谈到市场化的推进?7日下午我见到百度的总裁,我们聊到关于智慧城市的理解,我就想百度是靠政府推动的还是靠市场推动的?我们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各大网站是政府建立的还是市场建立的?我想市场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所以市场会很敏感的去反映这个社会的需求。可是我们也强调避免政府在政绩工程前提下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如果仅仅把它当做信息数字化的政绩工程,各地已经屡见不鲜,效率提高了多少?所以我们更愿意的是市场化的推进。那么让市场承担推进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主体,主体责任。
这里头也包括鼓励市场建设运营模式创新,同时,来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前面强调市场,后面我想强调从中小城市切入。
广州市有1000多万人口,我想搞智慧城市则面临更多的难题,第一,大家不知道智慧城市是什么,第二,不知道投入在哪里,第三,人口载体过大,城市空间过大,大量的投入都没有明确性。但是在中小城市就好容易入手了,所以我们希望在推进智慧城市的时候,希望在中小城市和社区开展试点建设,我们现在已经在全国选择了8个样板城市来推进。
以新城开发为载体,回避了智慧城市改造矛盾,可以改变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我们曾经讲过,过去我们讲地产,地产是打一枪就走。到后来第二代就搞综合体,全国都在搞。我们现在看到一个新的社区,可能更多的要想到这个社区,这种新城是不是要转换一种观念,不能把所有的目标盯在综合体上,怎么样组合我们生活各种要素,在这种要素整合过程中实现企业的联盟。如果这种模式是这样,我们可能有更好的参照系统来进行推广,作为新城的,在这里就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载体。
企业的跨界组合,我们想中国所谓的智慧城市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跨界的地步,我们知道互联网和地产的融合,互联网和金融融合,可是在一个城市中,互联网与各个产业怎么融合,确实在很多单项上已经取得了突破,但是在智慧城市建设能不能整合互联网资源,整合企业资源,确实需要进一步探索。我们曾经跟很多地产商打交道,他就跟我们谈到,我们这里有金融一卡通,医疗,我们是不是要跟互联网进行融合,创造新地产模式。这个经验,我在日本也看到,日本有一个小城市,他联合了几十家日本的大企业,电子公司、设计公司、金融公司等等,形成了一个跨界融合的新城建设。那么他也会对我们未来传统房地产的发展带来理念的转变,未来的地产不是一个简单建设模式,可能更多的可能考虑地域模式。未来的地产不可能一个地产商,可能要植入很多种要素,这里的要素融合就会形成了我们新的一种新城的模式。
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我们也开始进行实践,成立了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智慧城市发展联盟是什么,是我们和十几家企业联合,按照日本的这种模式,我们走了一条中国的智慧城市基层推进发展路径。这里头,有很多企业,我们这里头有民生银行、神州数码、乐视网等等,这里把我们所有生活中涉及到的一些行业、产业都可以融合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去,通过互联网和决策系统的融合,形成一种发展的模式。
我们大家可能都知道乐视电视,我到日本都能找到乐视电视,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它在中国就是一个创新,它改变了传统的电视模式变成了电视生态系统。乐视电视实现了很多创新,结束了吗?还没有,还再继续创新。我们在研究国际经验的时候,在这种娱乐融合中,是不是还可以把公共服务内容,降低能源消耗的内容植入到生态电视中去?可能乐视在走不断创新的路程,我们和他的合作也是在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但是我想所谓的跨界合作,让这种电视能进入这个家庭,能进入地产,刚刚开始形成那种发展过程中,使我们对于家居的关注,对于材料的关注和厨具的关注更多的转化为对智能的关注,对新技术管理的关注,我想,我们社区会发生变化,家庭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这个联盟成立以后,希望在中国的一些中小城市进行试点,进行试验,做像日本这种新城,为我们大家提供一个可视的,看得见的智慧城市。否则,我们所有都只是停留在概念上。
以利益为纽带,政府推动的是不讲利益的,它只是讲效果,但是智慧城市以利益为纽带会很好的切割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只要我有利,我就有市场,就有推动的动力,所以更快的发挥作用。这里面一定要推动企业参与进来,另一方面,也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跨界合作不是一种态度上的合作,更多的是在合作过程中是怎么样寻找利益共享的一个点。然后使这种共享点从一个简单的运营模式,收费模式变成长期的服务和收益模式,这是我们整个社区管理、城市管理,它从短期行为向长期化,从企业这个点入手,就可以发生变化。所以这个我们也在今年的房地产大会上提出,地产商要从短期的开发商变为长期的利益商,长期是要跨界的合作,要建立新型的利益关系。
以低碳和方便为目标,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我们学习国际经验一定要为我们所用,我去了日本,他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效率低、能源消耗,当然,日本是一个能源资源极其短缺的国家,那么政府也要推动,市场也要抓住这个点,怎么样通过智慧新技术的管理来降低能源的消耗。可是在中国,能源问题非常突出吗?我们从市场这个点上看到,因为能源的价格并不贵,我们现在水费、电费并不高,所以当价格发生杠杆作用的时候,我们怎么实现低碳的目标?虽然中国地大物博,但是另一方面,在政府领导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另一方面的,高速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对于方便的需求,所谓对方便的需求,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需求,我们现在的城市,刚才彭主任讲了,太不方便了,出门不方便,各种事情都不方便。怎么样使城市更方便,家庭更方便,社区更方便,那么能不能通过互联网的技术,通过这种跨界组合,新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使它变得方便起来,既实现了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那么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紧凑型城市同时也会带来方便的利用,怎么样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所以这个宗旨是不能改变的,是智慧和低碳,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这是我们对中国智慧城市的一种理解。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