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内物联网传感器应用仍在起步阶段

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以及物联网在石油化工、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数字农业、平安城市、数字矿山等各大领域的应用,作为物联网信息采集基础的传感器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以及物联网在石油化工、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数字农业、平安城市、数字矿山等各大领域的应用,作为物联网信息采集基础的传感器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国内传感器产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新投资新企业增多

2011年,国外企业西门子投资2亿元在大连成立了西门子传感器与通讯有限公司,实现传感器的本土化;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索尼投巨资1000亿日元以全面提高图像传感器产值;D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局给GE投资630万美元开发生物传感器。本土企业苏州固锝投资6亿元加大MEMS传感器量产,香港中国光纤网络系统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1亿元建立中国光纤产业园规模化生产光纤传感器等。

我国国内物联网传感器应用仍在起步阶段

传统传感器应用拓宽

2011年,很多新技术传感器产品诞生:能辨识任何物质的“超敏”传感器,可检测人体动作的CNT传感器,掌纹识别传感器,自发电纳米无线传感器,环形激光传感器检测纳米粒子“粒粒在目”,透明生物传感器等。

提到物联网,必谈及自动识别技术,而RFID正是物联网中规模化识别技术的不二选择。随着物联网应用范围的扩大,基于RFID的传感器将在现有应用基础上得到更广泛的拓展。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提升以及各地物联网示范项目的实施推广,传统传感器如温度、压力、气体、湿度、流量、热释电等传感器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数字矿山、数字农业、工业安全监控网略等,都显示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气体传感器上市公司汉威电子在北京实施的家用燃气、一氧化碳监控物联网项目,对于首都民生燃气安全监控、预防煤气中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企业尚未形成产业规模

2011年,传感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就物联网发展而言,传感器企业尚未形成产业规模,传感器应用和产业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

展望2012年,受国家政策的扶持与鼓励,尤其是传感器网络标准化等国家标准的出台,将对传感器网络标准进行规划,有利于不同类别传感器统一网络接口进行数据传输,便于平台的整合,有助于传感器物联网的集成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2012年,新兴投资可望得到规模化产出,新兴企业的增多将加速传感器行业的本地化研发、生产及销售。国内品牌将通过增加投资、合资等方式逐步渗透到高端市场,中低端产品出口将成为国内品牌厂商的选择。国外新技术的输入和应用,将带动传感器市场向更个性化、分散化的方向发展,国内厂商之间的并购与整合也将很快形成趋势。伴随物联网示范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和推广,基于行业应用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成熟以及硬件成本的降低,作为物联网金字塔的基础,传感器产品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传感器产业将快速发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生物识别:按压和滑动式指纹识别解析

    指纹识别又包括按压式指纹识别和滑动式指纹识别。前者只需轻轻放置手指,按压一次手指,系统会采集多次图像,理论上识别率会更高,与HOME按键的整合更显自然。

    2024年4月10日
  • 城市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发展三壁垒分析

    随着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应用的深入,行业用户对城市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日益趋于多元化和专业化。城市视频监控管理平台行业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行业对企业的技术水平及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同时由于大部分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均由政府主导投资,客户针对性较强。行业进入的主要障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壁垒,销售壁垒和综合性人才壁垒。

    2024年4月15日
  • 浅论NFC时代技术的发展及未来应用

    近距离无线通信 (NFC)是一项适用于门禁系统的技术,这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能够在几厘米的距离内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交换。NFC 还完全符合管理非接触式智能卡的 ISO 标准,这是其成为理想平台的一大显着特点。通过使用配备 NFC 技术的手机携带便携式身份凭证卡,然后以无线方式由读卡器读取,用户只需在读卡器前出示手机即可开门。

    2024年4月17日
  • 军事物联网带动智慧应用 精确感知战况

    物联网,实质上就是“物物相联的网络”。同车联网一样,军事物联网是物联网的一个细分领域,是指把军事实物通过各种军事信息传感系统,与军事信息网络连接,进行军事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024年4月15日
  • 人脸识别引发道德伦理担忧!你的脸被监视了吗?

    人脸识别系统已经给我们的城市带来诸多方便。然而,在许多国家,对人脸识别的抵抗声也在不断高涨。研究人员、公民自由倡导者和法律学者都受到人脸识别技术兴起的困扰。他们正在跟踪其使用,揭露其危害并开展运动以寻求保障甚至是彻底禁止技术的使用。然而,技术发展的潮流浩浩荡荡,更多人认为该技术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背后存在的道德伦理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2024年4月5日
  • 智慧防疫新趋势:虹膜+人脸的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

    在电子哨兵应用前,人工查验往往需要至少半分钟的时间,人流量大或网络信号差时会面临拥堵的问题,这就需要分配更多的人力物力。不过,随着疫情的反复和加重,人力防疫出现了比较大的负担,这也对智慧防疫提出了新的需求。而今,电子哨兵几秒钟即可完成查验通行,且大大降低了肢体接触的可能。

    2024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