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第43届美国西部国际安防展已经落下帷幕。美国归来,众多参展的中国安防企业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或许是金融危机阴霾未散,或许是中国安防在海外依然名不见经传,今年的拉斯维加斯展馆里,与国际安防巨头众多展台的围观者相比,中国安防企业的展台前依旧是门庭冷落鞍马稀,冷板凳的角色一如既往。
这些年,所有的中国安防企业都在费劲巴/-地拓展海外市场,企业有热情,政府有支撑,但效果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除了少数企业通过创新性的市场渠道或者融资合作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多数企业在海外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安防制造业依然在为海外大企业贴牌,赚取低廉的代工费,有些甚至是赔本赚吆喝。中国安防制造业外销的产品,也大多属科技附加值较低的产品,这些产品之所以有“竞争力”,主要是因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体现在成本竞争力上的优势。一些企业甚至打出“国际品质,中国价格”的广告语用以招徕客户,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之举。
中国安防产业发展三十年,从一穷二白到一年产值上千亿,辉煌的成绩是不能否定的,但真正地扬帆海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我们在海外品牌知名度较低,没有品牌效应。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迫切需要解决。提起中国制造,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廉价,而廉价就意味着品质和服务得不到保障,意味着产品低端,没有科技含量。其实,许多国内安防产品在性能和品质上已/-达到了国际品牌的水平,但销售价格却往往只有国际品牌的几分之一,盖因品牌效应使我们的产品无法跻身高端,不能培养一批忠诚的客户。一些企业甚至给自身的定位就是做贴牌,混个代工费糊口,小富即安。
其次,中国安防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在某一个领域形成自己压倒性的优势。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我们的安防企业不是不可以搞系列化产品,不是不能在多领域拓展,但首先应立足于主业。从社会与科技的发展趋势来看,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标准越来越高,早已成为所有制造业的趋势,这使专业领域内的优胜劣/-加剧。不专业,即死亡。
目前,许多国内企业应付自身主业上的挑战尚且不足,反而不断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四处挖井,却没一个出水,像下山掰棒子的狗熊,掰一个扔一个,看见哪个领域的利润高就往哪儿蹭。然后是价格战,山寨其产品,临摹其品牌,等把这个领域做烂了就一哄而散。到头来产品开发了不少,却都默默积压在仓库里。反观国外企业,往往专注于某一领域,将其做深、做透、做尖!以色列的CROW,探测器享誉全球,占世界探测器销量的五成以上,这是一家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企业,而它只专注于探测器领域,在技术和品质上有绝对的优势,类似于深圳早期的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地位,这样“隐形冠军”类的企业,在市场上却总能开疆扩土、攻城略地。
再次,国内安防厂家缺少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产品粗制滥造,或停留在简单临摹的阶段。许多企业不过是把各种进口配件简单组装起来的加工厂而已。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就让别人扼住了发展的咽喉,就无法占据产业链的高端。最尖端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以市场换技术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这是中国制造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魔咒。监控领域的CCD,红外探测器领域的热释电传感器、菲涅尔透镜等,这些安防产品的核心部件技术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当我们的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对国际同行市场构成威胁时,他们就会立即对我们进行非常严格的技术封锁。中国制造业所承受的苦难,除了企业自身长远目光的缺失,也和整个国家和社会对基础研究领域不重视有关。
最后,国内安防产品亟需在细节上得到提升。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如果说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是企业的两项内功,那么,对细节的重视就是中国制造缺少的外功。只有细节上注重完美,才能实现中国安防产品的全线突围。比如一款中国制造的探测器,用料、款式、功能都是一流的,可往往因为一些细节方面不够完美就被买家淘/-出局。细节决定成败,一些小的缺陷虽然白璧微瑕,但和国际品牌相比还是相形见绌。笔者举一个例子,探测器的后盖有几个螺丝孔,一些国际大品牌都是完美主义者,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他们的螺丝孔覆层做得很薄,轻轻拿螺丝刀一戳就破,十分省力。而国内的厂家因在模具设计和注塑中忽略了这一点,结果导致注料较厚,螺丝孔比较难打开,给安装带来了不少麻烦。
中国安防制造业在2000年以后取得了十分煊赫的成绩,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只有认识到不足,才能不断地改变和超越,这样我们的产品才能过海飘扬,征战海外。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