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夯实基础研究, 人工智能将应用到高铁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要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科技基础,部署重大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同时,加快人工智能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强化政策法规方面的研究,深化人工智能的国际合作交流。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2月26日,国新办举行科技工作进展与成就有关情况发布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中国关于人工智能(AI)、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最新产业创新规划和进展。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要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科技基础,部署重大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同时,加快人工智能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强化政策法规方面的研究,深化人工智能的国际合作交流。

在具体行业创新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荣军透露,在智能高铁和无人驾驶方面,正在做相应的自动驾驶或者无人驾驶技术研究,希望未来的高铁能像在家庭影院一样,人们上高铁后就会忘记旅途疲劳。

科技部:夯实基础研究, 人工智能将应用到高铁

AI与轨道交通是亮点

在发布会现场,万钢介绍了2017年中国科技发展概况,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包括丁荣军在内的五位科学家介绍了中国科技方面的新突破和改革重点。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万钢介绍,2017年中国编制起草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各方面反响强烈。规划落实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已有知识应用到社会需求的各方面去。

以人工智能在高铁安检方面应用为例,丁荣军介绍,未来有了人工智能应用,高铁过安检人们只要走过去就行。此外,希望未来旅客在高铁上能有家庭的感觉,可以使用娱乐设施,也能上网,甚至一些个人的爱好等都能满足,包括列车窗户的颜色,当然这些应用的前提是安全。

高铁领域的创新是近年中国科技创新的一大亮点,丁荣军介绍,复兴号在美观和舒适方面,与原来的和谐号相比有很大变化,其线路、施工技术水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在列车的稳定性、减震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丁荣军说,过去大家抱怨上了和谐号手机打电话断断续续,这是因为车速太快,信号跟不上,现在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讯不中断。

发布会上,人工智能的话题,引发了现场多位院士的讨论。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候任主席龚克提醒,在人工智能领域要避免盲目性,现在可能有盲目的乐观和悲观。此外,应该避免泡沫,不能因为政府支持鼓励,大家就都做人工智能。当前,要把智能科学的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都打扎实。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介绍,在人工智能领域,清华大学在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做了大胆改革。为了整合不同院系,针对重大改革所需要的资源问题,2017年清华成立了两个跨学科的校级层面实体实验室,和3个跨学科的校级交叉研究中心,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涉及7个院系,包括计算机系、机械系、自动化系、人文系、艺术系等。

科学研究不能弯道超车

基础研究是万钢和科学家们在发布会上谈到的关键词。

万钢说,基础研究、前沿探索是现在要做好的一门大功课。近几年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投资从2012年的49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823亿元,增幅达65%。最新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是国家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第一个政策性指导文件,标志着中国正逐步走向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道路。

万钢透露了文件的形成背景,去年全国两会上,有9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的问题,大概有5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相关建议。加强基础研究作为全国政协的1号提案,委托科技部牵头,召开了为期三天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研究的香山科学会议,其间各位专家所提的建议,逐渐形成了共识,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曹雪涛说,过去对一些基础研究创新叫弯道超车,这个词有些局限性,最好是劈山建路架桥,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制高点,产生原创性的成果,带动中国的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比如,过去几年传染病防控领域,就有很多中国原创的研究。

薛其坤也表示,目前中国的量子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科学发现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因为发展了自己的工具,这靠弯道超车是超不上去的,得靠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另辟蹊径。

万钢说,搞基础研究坐十年冷板凳是短的,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坐十年冷板凳一定能出点东西,有些人可能一辈子探索也没做成功,但这些人的探索都在为下一代人提供基础。

基础研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走得越远不确定性越强,万钢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同时又要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需要全社会支持。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甘肃省出台实施方案 大力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甘肃省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加强智能理论研究,拓展人工智能应用,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甘肃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支撑。这是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的《甘肃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方案》中获悉的。

    2024年1月31日
  •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发布

    据报告观察,2019年,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均强化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迭代,对其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进行了更新,以更好迎接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人工智能对科技、产业和社会变革的巨大潜力也得到全球更多国家认同,16个国家新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或计划,另至少还有18个国家正在筹备制定其人工智能发展计划。

    2024年1月28日
  • 北京市发布《北京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北京市教委7月26日下发了《北京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并明确了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其中在基础教育阶段,《计划》支持加快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建议将人工智能学习纳入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

    2024年1月29日
  • 《2020北京人工智能发展报告》发布 北京在人工智能17个领域领跑全国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算法歧视、数据隐私泄露等伦理与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北京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伦理安全问题,率先提出人工智能伦理安全“北京方案”,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024年1月28日
  • 逾20省份发布30余项专项政策 人工智能“规模化落地”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日前召开的2019年工作会议上,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介绍,2019年将着重加快项目部署实施,强化基础研究,加大芯片、工具和平台等研发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扩大应用示范,强化对实体经济的引领作用,完善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法规。

    2024年1月29日
  • 聚焦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 《上海倡议》发布

    以“发展应用与法治保障”为主题的“人工智能与法治”高端研讨会今天在上海举行。现场还发布了《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上海倡议》,从四大方面务实提出了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发展的14项具体倡议,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面向和平,坚持以人为本、向善安全、创新发展、共享成果、可靠可控、规范有序。

    2024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