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新闻中心(以下简称新闻中心)将于今日正式开放。除了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已经就绪外,人工智能、仿生鱼等“黑科技”也十分亮眼,成为新闻中心科技理念的最好体现。
机器人成为新闻中心“特殊工作人员”
“欢迎光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新闻中心,我是六六,很高兴为你服务。”走进新闻中心的记者,会看到一位特殊的工作人员――机器人“六六”。
身高1.2米的六六彬彬有礼,声音悦耳。六六是一位迎宾机器人,它还有几位机器人小伙伴,包括运货机器人、安防机器人,它们一起为境内外媒体注册记者提供服务,让记者们体验人工智能的魅力,感受“中国智造”的新成就。作为一位迎宾机器人,六六是不折不扣的“新闻中心通”。
咨询、问路、导航,样样都能干,是一名人机交互的能手。青岛克路德机器人有限公司COO张学浩告诉记者,六六掌握中、俄、英三种语言,如果找不到要去的地方,六六可以直接将客人带到目的地,“一边走,六六还能一边讲解经过的地方,变身‘导游’。”张学浩说。
与六六一样忙碌的,是“一刻也不停歇”的安防机器人。一听名字,就知道这位机器人“重任在肩”。 安防机器人叫“海海”,拥有一张可爱的大脸,穿梭在新闻中心的一楼,来回巡逻。 “虽然人来人往,有些人步履匆匆,但安防机器人拥有自动避让功能,在人群中也不会与人相撞。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能优雅地躲开,并继续巡逻。”张学浩说,这位可爱的机器人集很多黑科技于一身,它采用了人脸识别、热源扫描、自主巡逻等技术,配备远程、夜视镜头,根据设定好的路线进行自主巡逻,或是人机远程协作完成相对复杂的安排执勤任务,能实现24小时360度无死角实时监控,画面可实时传至监控中心。
在新闻中心,运货机器人也备受欢迎。“从服务功能上来讲,它就像一名‘店小二’。”张学浩说,比如,客人想喝水,送货机器人就去茶歇区把水运过来,送到客人手中。记者了解到,这些机器人均是青岛制造,而且是今年5月份发布的最新款。制造方克路德机器人是中国智慧住居产业引领者――少海汇生态圈的创始企业之一,致力于数字化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是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引领者。
仿生鱼可“以假乱真”
在新闻中心的中厅区域,水池中的一款机器鱼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它尾巴左右摇摆着前行,姿态优雅,游到池壁或者碰到别的鱼时,还能自动转身或者避让。
“外形像鱼,其实它是一款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水下机器人。”青岛太敬机器人有限公司CTO肖吉帅说,它拥有高度仿生的外形、强大的动力和可调节比重的设计,能在水中游动自如。“它有多种传感器,使其在水下灵活避障,还能感知人的靠近,并与人互动。”肖吉帅介绍说,机器鱼每次充电后可连续工作8个小时以上,具有上浮和下潜的功能,最深可下潜5米左右。同时,机器鱼的身上装有LED显示灯,能变换不同的颜色。
储物柜应用“人脸识别”技术
在新闻中心工作的境内外记者,难免会有些物品需要存放。新闻中心在一楼和二楼分别放置了储物柜。
记者在现场看到,与普通的储物柜不同,新闻中心的储物柜应用了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按一下“存”按钮,储物柜上的智能设备会发出语音提示:“请正视显示屏,保持一臂距离。”人脸识别结束后,储物柜会自动打开。取物品时,按下“取”按钮,正视显示屏即可开锁。
“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储物柜,使用起来更安全,也更便捷。”新闻中心办公设施设备组组长田祥雷介绍说,为方便媒体记者存储物品,新闻中心一楼放置了四组人脸识别的储物柜,二楼放置了两组储物柜。“每组有24个小柜,六组合计144个小柜,以满足媒体记者存储物品的需要。”田祥雷说。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