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解读 《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高校如何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领域有所作为?教育部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四场走进浙江,记者就教育部日前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采访了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高校如何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领域有所作为?教育部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四场走进浙江,记者就教育部日前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采访了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

记者:教育部和有关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人工智能领域的现状与进展如何?

雷朝滋:高校处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高校以占全国不到10%的研发人员,不到8%的研究经费,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承担60%以上的重大科研任务,建设6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60%以上国家科技三大奖励,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和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均占全国80%以上。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解读 《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印发后,教育部和有关高校深入推进落实并取得积极进展:同意并支持浙江大学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建成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地;在2018年认定的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布局建设了57个人工智能类项目;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有71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设置了86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记者:《行动计划》针对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

雷朝滋:一是聚焦并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推进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混合增强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高级机器学习、类脑智能计算和量子智能计算等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知识计算、深度推理、群智计算、混合智能、无人系统、虚拟现实、自然语言理解、智能芯片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在核心算法和数据、硬件基础上,以提升跨媒体推理能力、群智智能分析能力、混合智能增强能力、自主运动体执行能力、人机交互能力为重点,构建算法和芯片协同、软件和硬件协同、终端和云端协同的人工智能标准化、开源化和成熟化的服务支撑能力。

二是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基地。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和公共支撑平台等方面需求,加快建设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基地;以交叉前沿突破和国家区域发展等重大需求为导向,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各类国家级创新基地培育。

三是加快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在高校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支持高校组建一批人工智能、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等跨学科、综合交叉的创新团队和创新研究群体;支持高校依托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大力培养引进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加强对从事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的拔尖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加强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

记者:《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

雷朝滋:高层次人才培养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方面,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专业建设方面,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教材建设方面,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特别是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等主干课程的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人才培养力度方面,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此外,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记者 刘博超)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县域数智公安(交管)合作论坛成功举办加速县域交管数智化进程

    本届论坛由太仓市公安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太仓市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指导单位包括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苏州市公安局。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共聚太仓,通过深入解读“数智化”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分享最新的实践,探讨数智融合的新模式和新应用,共同推动新时代交管工作的创新发展,为服务民生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2023年11月30日 资讯
  • 冠林:相约鹏城 共享盛事

    冠林公司将于10月29日至11月1日参加2013深圳安博会。本届展会冠林将展出一系列最新研发的可视对讲产品、灯光控制产品和智能家居新品。我们相信,通过本次展会,您将进一步感受到冠林为了带给用户更加精湛完善的楼宇对讲和智能家居产品,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而对产品和技术的不懈致力与追求。

    2024年10月17日
  • “物联网”时代到来,如何蓄势待发?

    “物联网”成为时下最热门名词,什么是物联网?我们可以先从另一个热门词里找答案――“上海世博会”。在上海世博园内,物联网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角落,世博园成了物联网最大试验“基地”。“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而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全面整合引发的是明年会有1万亿的物品和20亿人通过物联网连接在一起,实现前所未有的规模,这些技术上的变革、成本的下降都导致了物联网诞生和普及成为可能,五年前IBM倡导的“智慧地球”构想一步一步走向现实。

    2024年4月4日
  •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智慧展厅软硬件运行维护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一、项目编号:N5107872023000019 二、项目名称:智慧展厅软硬件运行维护 三、采购结果 合同包1: 供应商名称 供应商地址 中标(成交)金额 成都通园科技有限公司 成…

    2024年6月25日
  • 2021年中国AI语音识别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语音识别是人机交互的入口,是指机器/程序接收、解释声音,或理解和执行口头命令的能力。

    2024年4月7日 知识
  • 唐山沿海渔村实现治安视频监控全覆盖

    9月25日,唐山市公安边防支队在加强沿海边防辖区社会管控中,不断加大科技强警工作力度,以边防派出所海防视频监控站为依托,成功建成24个视频监控点,安装监控探头512个,实现了对渤海湾唐山沿海辖区交通要道、港口码头、产业区企业、金融网点、中小学校等重点部位和区域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控。

    2024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