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趋势下 海康威视如何打造“AI+安防”这张王牌

作为安防“头牌”,海康威视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AI的好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工程师甘彤告诉雷锋网AI掘金志,AI对于企业来说是如虎添翼,但绝不是无中生有,海康威视基于AI的产品是靠实战历练出来的,这令人信服。

人工智能趋势下 海康威视如何打造“AI+安防”这张王牌

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曾说道,“海康威视耕耘AI技术已经多时,实际产品也很多。它并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用来炒作的工具,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技术。”


他还表示,AI对于安防监控来说举足轻重,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代替人海战术对海量视频内容进行秒级检索,用更高效、可行的途径去解决报警难题。在很早之前,视频监控智能化在行业就被提出来,但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一次AI技术的到来让这些需求都成为现实。


安防大佬的力挺推动了AI在安防行业的“扎根”。一时间,包括大华、宇视、东方网力等安防企业都纷纷布局AI,以期能在爆热的技术热潮中找到自家的业务增长点。


作为安防“头牌”,海康威视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AI的好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工程师甘彤告诉雷锋网AI掘金志,AI对于企业来说是如虎添翼,但绝不是无中生有,海康威视基于AI的产品是靠实战历练出来的,这令人信服。


那么,在布局AI的路上,海康威视到底推出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产品?如何看待AI落地安防?藉由此,雷锋网AI掘金志采访到海康威视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海康威视),了解到了海康威视的AI攻坚之路。


AI将给安防带来哪些变化?


自今年初开始,AI落地速度加快,大多集中在安防、医疗、金融等行业。最近占尽媒体版面的AI初创公司商汤科技正是以安防为突破口打通全产业,而包括旷视、依图、格灵深瞳等AI公司基本走的都是这条路。让雷锋网好奇的是,究竟有什么魔力吸引AI率先在安防“落户”?


对此,海康威视表示,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将以完成具体任务的服务智能为主要趋势,数据化程度高的行业将率先启动AI落地。在服务智能背景下,数据可得性高的行业,AI将率先用于解决行业痛点,爆发大量场景应用。


而安防行业恰好具有源数据信息量大、数据层次丰富等特征,如今安防监控领域已进入数据“大爆炸”的时代。面对井喷式增长的视频监控数据量,只停留在浅层次分析识别的传统智能算法,已无法满足深层次数据价值挖掘的需求。市场需要有更深层次的智能,因此,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的落地水到渠成。


而AI在安防的成功落地也将会给安防行业带来本质变化。从技术上来说,传统的智能算法一般是通过人工来设计特征,这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依赖于设计者本身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而深度学习算法是通过机器自动从数据中学习出特征,这样它能够尽量多地提取出对象的高阶语义,特征的表达能力越强,识别分类对象的准确率越高,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智能可以很好地解决众多传统智能算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相比普通智能,深度智能的优势将会给安防领域带来巨大变化:


一、准确率更高,应用深度学习算法的深度智能设备,可以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具有高阶语义、表达能力强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使得分类效果更好,从而使得识别分类对象的准确率更高,也就是说:深度学习让智能有了质的飞跃;


二、环境适应性更强,同样是环境特征的提炼,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自行提取更丰富、更适合的特征参数,从而达到更强的抗环境干扰能力。这就意味着,深度学习的产品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环境当中;


三、识别种类更丰富,理论上只要有足够多的样本进行训练,深度学习能够实现比较精准的目标分类识别,自主特征识别的特点,又让深度学习特别适用于抽象、复杂的关于人的特征、行为的分析领域。


如何利用AI守住‘行业地位’


作为连续六年(2011-2016)蝉联IHS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第一位的安防企业。


“江山”易夺难守,后面的中外企业正虎视眈眈地要来争抢市场份额,而作为行业翘楚,如何守住自己的“江山”显得尤为重要。


在海康威视看来,首先,获得市场的唯一途径就是做用户满意的产品。而如今的满意已不再取决于产品质量及价格,更多考虑到的是产品的智能化,智能化应用的特殊性在于,只靠单个产品并不能带来效果的提升,对用户来说,必须是整体的解决方案才有价值。而海康威视的产品覆盖了前、后端,有能力为客户提供一整套深度智能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兼容性、效率都得到提升。


其次,海康威视2006年就组建了算法团队,2013年就开始深度学习的技术布局,在算法方面积淀多年,十多年来,海康威视研究院研发的Smart 265编码技术、目标结构化算法、车牌识别算法、人脸识别算法、视频检索引擎、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金融、交通、司法、零售、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再者,海康威视研究院研发的相关技术,已经在KITTI、MOT、Pascal VOC、ILSVRC、ICDAR等世界级人工智能竞赛中获得多个第一。


而具体到实际产品,海康威视负责人介绍说,海康威视拥有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全系列智能安防产品,涵盖“深眸”系列智能摄像机、“神捕”系列智能交通产品、“超脑”系列智能NVR、“脸谱”系列人脸分析服务器、“猎鹰”视频智能结构化服务器、“刀锋”系列车辆检索服务器等。


“这么多年来,海康威视一直深耕安防,海康威视的每一款产品和方案都是由优质算法和用户需求相结合,而这也是最能通过实测检验和客户认同的作业模式。”海康威视相关负责人说道。“至于市场份额,只要做好这些看似基础但重要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该有的都会有的。


除了安防,‘头疼’的事还有很多


让人琢磨不透的是,海康威视并没有对AI初创公司‘进驻’安防发表看法,这里雷锋网AI掘金志也不多做猜测。但其随即谈到了它的合作伙伴。他表示,海康威视从成立至今,一直以一种开放合作的心态与全球顶级企业开展合作。目前已经与包括TI、NVIDIA、Movidius等人工智能芯片巨头展开深度合作,并发布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从前端到后端的全系列智能安防产品。


海康威视相关负责人强调,英伟达是目前最大的人工智能芯片GPU的生产商,Movidius则是计算机视觉芯片及解决方案的行业黑马,于2016年9月被Inte收购。与英伟达和Movidius的战略伙伴关系十分有助于海康威视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推进。


目前安防领域AI技术的落地应用正逐步成熟,但人工智能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行业和企业还需不断探索,相关的标准也有待统一。


对于海康威视来说,未来还有更加坎坷的路要走。除了视频监控领域,海康威视还在汽车、物流、机器人等领域都有所布局,如何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劲敌竞争会让他们动些脑筋。


保持警惕,既要‘大’也要‘稳’


如今,市值超3000亿的海康威视在安防圈的地位短期内不可被撬动。但这几年,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安防厂商在其身后追的很猛,后者们正慢慢琢食海康威视的市场份额,并给其带来不少麻烦:


目前海康威视的很多产品没有垄断性壁垒,很多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因此“后面的人”都不需要考虑创新,只要模仿或者说追着跑就可以。


政府采购项目中,海康威视难以保护价格,而这方面其他厂商可以更加灵活些。


就目前来说,各家的产品质量水平和功能、价格差别不大;纯粹拿技术说,海康威视能做到的,后面的厂商基本都能做到。


包括大华、东方网力、宇视科技等安防厂商也正大力布局AI。


海康威视作为一艘巨轮,在充满变革的市场中转向稍显“愚拙”,而这也许正给了竞争者机会。总体来说,作为安防龙头,海康威视可以睡的好,但也要时刻“保持警惕”。

人工智能趋势下 海康威视如何打造“AI+安防”这张王牌
阅读剩余 71%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物联网成全球趋势国内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白皮书指出,物联网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全球物联网应用主要以RFID、传感器、M2M等应用项目体现,大部分是试验性或小规模部署的,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覆盖国家或区域性大规模应用较少。

    2024年4月15日
  • 安防芯片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安防行业也在随时准备调整,"中国芯"和"自主可控"被频繁提及,安防产业链上的企业也在纷纷"国产化"。但在芯片这个高度全球化的领域内,谈国产化和自主可控不易,这条路将艰辛且漫长。但是大国关系的不稳定因素,极易引起产品研发和市场的波动,因此选择开源架构如RISC-V或许将成为各大厂商的共识。

    2024年4月9日
  • 数据中台概念大火 安防已走在前列

    从思维变革到管理变革再到商业变革,大数据带来量到质的改变。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支撑行业快速发展,未来大数据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市场空间,安防或将咸受其益。

    2024年4月5日
  • 上海正伟GPRS在低压配变监控的应用

    导读:基于以上配变自身的特点和以上两种通讯组网方式的缺点,GPRS数据通讯方案的提出使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科学、有效的解决了配变实时测控的通讯组网难题。

    2024年4月8日
  • 老年人防诈骗福音!日企开发AI防止ATM汇款受骗

    新功能在ATM使用者汇款时一旦发现其正在用手机通话,就会发出警告要求停止交易。在使用者取现时,若其带戴着口罩或墨镜遮掩面容,则会通过屏幕要求其摘下,若被拒绝则强行终止交易。

    2024年6月16日
  • 6大AI场景 谁才是“杀手应用”?

    当下,在大人流的人脸识别上如何兼顾准确率与速度是各大科技公司面临的难题之一,云从科技研发部相关研究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云从科技双层异构深度神经网络,超越众多其他人脸识别厂商的单层同构神经网络。在不利条件下有效对跨场景图片处理,最终得到可以进行比较的人脸图片。因此因光线、复杂场景等因素形成的干扰对云从人脸识别的影响甚微,准确率与速率同时得到保障。”

    2024年11月16日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