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武汉邮电科学院赵梓森等人研制出中国第一根光纤,中国光纤光缆产业由此拉开序幕。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第一批合资光纤光缆公司登上舞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民族资本开始进入光纤光缆领域,并逐步成为主要角色。从今天来看,中国光纤光缆产业虽然发源于“光谷”,但民族光纤光缆却更多地生长于江苏,国内有接近一半的光缆企业源于江苏。
“1990年夏,靠着20万元的启动资金和兄弟厂家借给我们近300平方米的4间简陋厂房,我们开始了创业生涯,1991年通能信息成立。”通能信息董事长陆兵如是向记者回忆。回顾我国光纤光缆产业30余年的历程,通能属于后来者,但21年的“职业生涯”也给通能留下了足够的资本积累与技术沉淀。目前,通能信息年产光缆量大致在1000万芯公里,在整个行业中的综合实力处在上游,其市场遍布全国各省市,销售连续多年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
企业的元气:文化与管理
通能信息的前身是海门县光缆厂,2003年通能改制为股份制企业。“2003年,我们启动了机制转型,并引进资本实现扩大产能。”陆兵表示,“此外,我们更重要的决策是开始对品牌价值、企业文化、营销能力和基础管理等方面进行的全面建设。今天来看,当时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改制伊始,通能全面引入并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按照规范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同时通能陆续聘请了多位知名专家加盟,在通能技术演进的路线中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建立了专注、诚信、共赢、创新、超越的企业文化”,陆兵指出:“企业文化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陆兵举例:“目前我们国内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很难入围国际市场。我们的挑战是如何在大批量、新技术、多样化产品组合下仍能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用户的需求,这需要的是全球化的质量体系。”通能的做法是引进国际标准,并加以吸收、改进,进而提升产品的适用空间。目前通能已经将高品质产品运用到很多典型国际高难度工程中。这是“创新”、“超越”的功效。
新格局的五大举措
20年间,通能信息经历了著名“光通信危机”,也体验了愈演愈烈的产业竞争,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的企业有实力应对各种挑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内光纤光缆产业适逢3G建设引发的光纤需求急剧上升期,所受冲击不大。但这场危机却改变了光纤光缆的产业结构,新一轮的竞争格局正在酝酿成型。
陆兵认为:“原材料价格、供货渠道持续波动,用工成本不断上涨,行业竞争结构的失衡,种种因素导致整个光纤光缆产业的运营支付成本上升,虽然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但企业利润却难以提升。”
在这种局面下,通能信息采取了五项措施:
(1)加强技术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光纤光缆产业链中,光纤预制棒产业规模过小一直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