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广州”:电眼监控学校食堂能顶多大用

作为“平安广州”创建的一部分,广州将进一步加强餐饮环节“食得放心”工程建设,计划每年建成1000家中小学和幼托机构食堂食品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最终实现广州市中小学和幼托机构食堂食品安全视频监控全覆盖。

用电子眼全覆盖中小学、幼托机构食堂的方式来保证食品安全?政府部门推出这项工程,恐怕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重点加强中小学和幼托机构食堂而不是其他地方的视频监控?这些食堂是食品安全出事频率最高的地方吗?在整个社会都为食品安全感到焦虑的时候,有重点地选择在学校食堂加装电子眼的依据在哪里?


食品安全涉及诸多环节,从生产、加工到流通、贮藏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监管,那么,“食得放心”工程为何重点选择监控学校食堂这一环节?难道这个环节出的事故最多?如果数据证明其他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多,政府部门反倒在食堂这里用力,方向上是否跑偏了?


还有,在中小学和幼托机构食堂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这笔钱谁来出?其日常的运营、维护费用又由谁来付?如果是由学校管食堂的后勤方面出,那么理由是什么?企业是否有义务出资安装电子眼,以方便政府部门的监管?如果这笔钱是由政府出,那纳税人同样也要问个为什么,问问这电子眼装得值不值?能真正起到效果吗?

“平安广州”:电眼监控学校食堂能顶多大用

必须指出的是,政府部门一旦把食品安全当成一项“‘食得放心’工程”来抓,那么基于政绩考核的逻辑,它就必然会要求建设一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设施来应付检查,证明自己毕竟是做了些什么的,但至于采取的这些措施是否经过充分的论证,是否用对了地方,就未必考虑得很周密了。


城市管理中“迷信”电子监控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为防公车私用就给车辆装北斗系统,结果被调侃“一万个导航系统赶不上一个区伯”;比如为精确掌握每棵树的健康信息就投资数百万元办“树木身份证”,结果大树倒伏压趴车辆也没个预警;还有沙井盖也建起了数字信息管理系统,不过目前尚未听说发挥了什么作用……


面对这种一遇监管就靠监控,但通通撒网监控又不起什么作用的现状,政府部门或许该认真反省一下:用电子眼监控学校食堂,从效用角度果真有必要吗?这个办法是缓解当前公众对食品安全焦虑的最优办法吗?其实抓食品安全,政府部门最应该做的是先问问市民意见,看看薄弱环节到底在哪,而不是急于撒网搞大面积监控工程,像番禺的垃圾菜,生产源头都出了问题,监控食堂有什么用呢?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浅析关于现代监狱的综合安防系统变革

    安防系统发展到今天,仅靠几个子系统独立工作已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防范要求,系统之间的配合及资源共享,整合已成为重要方向和技术手段。此外,系统的运维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此当前监狱多设运维系统独立于所有子系统之外,有效的保证各个子系统及其设备有效工作。

    2024年4月6日
  • 随着5G网络设施逐步完善 物联网行业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发展物联网成为国家落实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实现智慧社会、工业互联网、军民融合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物联网成为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根据国家战略部署新要求,我国将紧抓物联网发展新机遇,加快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升级,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充分发挥物联网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的关键支撑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2024年4月5日
  • 北京市交通委近期智能交通建设项目介绍

    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建成4大类ITS系统:道路交通控制、公共交通指挥与调度、高速公路管理、紧急事件管理,约30个子系统,分散在各交通管理和运营部门。

    2024年4月8日
  • 中国公共安全产品认证标志说明

    产品认证是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产品认证分为强制性认证和自愿性认证二种,前者是由政府通过立法开展的认证活动,一般被政府用来在特定领域规范市场和保护安全、环境等;而后者是由生产企业根据需要向认证机构自愿申请的认证活动,它比前者有着更广泛的市场适用范围。

    2024年4月8日
  • 人脸识别门禁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居住、办公等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确保安全为首要条件,还要求能结合最新科技发展赋能智能和高效。

    2024年11月11日
  • Velodyne与波士顿动力签订多年供应协议为机器人配置激光雷达传感器

    这些方案提供高效节能的实时3D感知数据,用于定位、测绘、对象分类和对象跟踪,从而支持自主移动机器人在各种具有挑战性的室内和室外环境条件(包括不断变化的温度、照明和降水环境)下工作。

    2024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