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颐和园建筑佛头遭”斩首”的新闻引起了不少朋友的关注。起初,有媒体爆出位于颐和园佛香阁附近的琉璃佛像部分佛头被破坏,并且有多张图片予以证实。而在第二天,颐和园管理处则发表声明称:报道所指处系佛香阁景区内的智慧海外墙,佛头曾经受损并进行过两次修补,因新添佛头与原琉璃佛龛遇冷热膨胀不均,遂出现脱落现象。也就是说,本次受损的佛像并非人为破坏所致。
对于这段佛像墙,笔者在此前也曾经实地的考察过。正如园方所说,由于受到多次的破坏,这面刻有佛像的墙体已经体现出了明显的沧桑。而佛像的很多部分也显现出了明显的拼接痕迹。不过,虽然不是人为,但是这次事件的发生也给我们的文物保护提了个醒:对于文物建筑的保护,我们的安防还应做些什么?
从今年三月份的颐和园望柱头失踪,到后来的故宫玻璃被人撞碎,室内摆设文物发生破损,再到本次的颐和园佛头再次受损。一次又一次的文物损坏事件敲响了我们对于文物保护的警钟。虽然在几次事件中,文物的损坏程度也略有不同,而对于此次事件中,其实也属于一种正常的损耗。
但是,对于文物我们到底该如何的保护?似乎除了对于传统的防护手段以外,我们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办法。
而相对于其它的建筑与受到安防系统保护的事物来说,文物有着明显的不可复制性,而一旦发生破坏,它的损失也将在瞬间扩充至最大。因此,如何能够更主动的保护文物设施,甚至采用”先发制人”的保护,也是当前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又一重要要求。
回首今年上半年故宫的那次人为的冲撞。以“一己之力”就造成玻璃的破碎,以及陈列物品的摔损,则多少显示出我们保护设备的稚嫩。而这也对我们的安防监控以及防盗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我们是否可以做到对于监控特殊区域的一个预警警示?当有人进入警戒区域或者具有危险倾向时,我们能够更早的得到信息的提示,并且获得更早的反应?当然,如果对于一些跨度较大,或者难以做到快速反应的区域,我们是否可以构建一些更加有力的防盗报警装置,来对一些破坏行为进行一定的抑制?
破损的佛头
当然,除了人为的外力破坏以外。本次颐和园的佛头风化事件也显示出当前对于文物本身状态的一个监测的缺失。比如,对于一些日常损害较大,或者保护难度较高的设施,我们是否具有更加及时和有效的状态监控设备。而不是等到我们的设备在自然的损耗非常严重时,才通过表面现象予以发觉?面对这些要求,显然不是简单的安防设备能够完成的。
仅仅半年的时间里,来自知名古迹受损的新闻就至少出现了三次。而这多少也显示出了当前我们对于一些文物保护的不到位。对于文物古建,它们的价值也意味着它们所需的更新的保护方式,而对于这些需求,我们的相关部门显然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