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识别技术在核电站安全中的应用

朝核六方会谈,犹如一场旷世马拉松比赛,只能看到想象中的终点。而会谈的关键内容就是讨论一个国家是否拥有核能应用及核武保有的权利,可见,人类对核灾难刻骨铭心的恐惧,对核威胁的关注。但外部的核威胁似乎还有点虚幻,内部的核安全却是实实在在,一场核大战的发生概率也许为几亿分之一,但一场灾难性核事故的发生概率恐怕就为万分之一,甚至更大了。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人们想到了,同时也正在做。

浅谈生物识别技术在核电站安全中的应用

    朝核六方会谈,犹如一场旷世马拉松比赛,只能看到想象中的终点。而会谈的关键内容就是讨论一个国家是否拥有核能应用及核武保有的权利,可见,人类对核灾难刻骨铭心的恐惧,对核威胁的关注。但外部的核威胁似乎还有点虚幻,内部的核安全却是实实在在,一场核大战的发生概率也许为几亿分之一,但一场灾难性核事故的发生概率恐怕就为万分之一,甚至更大了。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人们想到了,同时也正在做。在本文中谈的是一个设想,即从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角度,提一个如何让核能设施更安全的建议。 

    做为一个核电厂,通常分为常规岛与核岛两个部分,发电设备位于常规岛中,而核岛中就是要做关键保护,要深入思考的关键点了。无论是为了防止放射物泄漏的四层屏障,还是事故发生时所采用的多重保护措施,以及避免事故危害的很多紧急专设设施,在正常事故的情况下,要保证人员的安全,将事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假设恐怖主义者很熟悉这些固定设备,甚至根本这些人已经进入电场工作,那以上的安全设施,在有心人的眼中,也就并不是牢不可破的了。所以无论固定设施做的再完美,对人的防范都不能掉以轻心。 

    从大方面讲,安防分为人防与物防,本文就专注讨论一下如何以完善的物防来辅助周密的人防力量来达到万无一失。 

    首先,要确定核岛为保护区域,将其分为外中内三层来实施保护,根据环境的不同,以不同的保护等级来实施合理有效的管理。同时,根据美国某核电的应用实例,本文中所应用的生物识别系统主要采用较先进的掌形识别技术。 

    外围安全区 

    该区域安防等级相对较低,以人员巡逻、监控系统及生物识别系统嵌入报警系统的搭配模式进行管理。具体措施为: 

    ・应用掌形识别系统,对人员出入进行控制,只有经授权的人才可进入管制区域内; 

    ・使掌形识别系统通过网络通讯与控制区域内部报警、电网报警实现联动; 

    ・将掌形识别系统与控制区监控系统实现联动,实时记录进门者的身份样貌; 

    ・在掌形识别系统中设置胁迫码,突发事件发生时,可启动胁迫功能,保证受胁迫人员的生命安全; 

    ・依靠掌形识别系统的巡逻纪录、巡逻超时报警功能,确保巡逻人员安全并有利于内部人员管理,在软件上设置指定时区段,指定人员必须在某指定时间段内到指定地点登录,生物识别的“唯一性”保证了人员必须亲自到场,系统集中实时设置,变更进出人员的时间段,对非法进出者或超时人员,系统设置报警提示或与其他安防联动的功能; 

    ・对外围门的开闭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对未经身份确认的强行开门、开门时间过长及电控锁未有效锁好等现象及时报警。 

    以上面所谈及的安防设施配置与人防相结合,这一层的安全区域就基本完成了。 

    缓冲安全区 

    做为关键地区的核岛,如果经过外围安全区域后,直接就能接触到核岛的核心区,这是非常危险的设计,所以,一个位于中间起到缓冲作用的区域就显得必不可少。外界的威胁,通过这层缓冲区的过滤又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首先,通过掌形识别系统确认人员身份后开启缓冲区大门,杜绝“蒙混过关”,同时也要与监控系统及报警系统联动。在有人使用掌形识别设备时,系统提醒警卫人员注意大门状况,有人非法操作或恶意破坏时即刻紧急报警;其次缓冲区大门要与外围安全区大门联动,使内外两道大门同一时间段内不会同时开启,确保缓冲区的安全;同样,系统要设置胁迫码,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系统也要拥有巡逻纪录、巡逻超时报警功能,确保巡逻人员安全并有利于内部人员管理,系统可设置报警提示或与其他安防联动的功能; 

    作为一道关键屏障,缓冲区的安全要求自然要更高,不仅监控系统要更加周密,灵活,实时性强,报警系统也要更加强大,详尽,还要有自动处理一定紧急事件的能力。 

    核心安全区 

    对核岛来说,心脏区域无疑就是反应堆所在的地方,一切的威胁最终目标就是这个地方,假想的灾难正来源于此,而前方所做的一切努力也均是为了能够让这个地区更安全,将一切危险尽可能的挡在外面。所以,对该区域的安防设计,通行标准等一切准则,均要远高于前两层。而能进入该区的人员,也是少之又少的,所以安全至上的设计是最佳选择。具体措施如下: 

    ・对区域入口门实行双人管制功能,即必须是2个或2个以上经过授权的人同时亲自到场,在同一时间段内通过掌形识别系统验证身份,方能打开入口门的门禁,同时实时记录开门人员的资料及开门时间,另对冒充他人企图进入时,即刻在中控室内报警; 

    ・同时系统亦需设置胁迫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启动胁迫功能,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 

    ・开门延时时限控制,超时即报警,同时记录报警信息,充分提高安全性; 

    ・允许开门时限和开门权限设置,真正实现分级管理和严格控制; 

    ・识别的唯一性明确了入口管理人员的责任及权限,人员授权的限制有效避免管理上可能的混乱;同时开门的时间受到严格控制,既使是被授权人,不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也无法打开门禁。 

    ・入口门的任何动作都会在电脑中记录,实现在线式提醒,并能与摄像机和录像机联动。 

    为核心区域,其安防的级别是最高的,不仅是使非授权人完全无法进入,同时也要对授权人的一举一动进行监视,防范“内鬼”的出现也是重中之重,所以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措施外,核心区域安防设施的其它部分也需要详细斟酌,以期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 

    人员管理措施 

    正如上文所述,人防与物防本就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我们为物防费尽心力的同时,对人的管理更是不能松懈,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以安防设备构筑的千里大堤上,一个人的疏忽或错误,极有可能就是致命的,所以对人员的管理则不得不提。 

    值班人员点名系统,值班人员在规定时间段通过掌形识别设备验证身份,消除点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系统记录每个值班人员的点名时间,并对异常情况发出提醒告示,例如值班人员未在规定时间内签到时,值班机响铃提醒管理人员。有效增强安防强度,同时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供值班管理人员参考; 

    ・显示当天所有值班人员情况,可以从中发现是否有异常; 

    ・显示给值班人员的留言(通知或领导指示)信息,并在有留言时响铃提醒。同时,可显示留言人的姓名; 

    ・在显示值班成员信息时,系统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值班成员的到达情况,例如,黑色表示正常到达,蓝色表示迟到,红色表示尚未到达等,并可统计当天、当月所有排班和人员出勤情况; 

    ・通过实时的控制值班人员的巡逻情况,应用生物识别技术确认巡逻人到场,防止蒙混,偷懒等情况出现; 

    ・来客接见身份确认系统,对参观客人进行严格的身份审核后,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登记照片、姓名、身份以及掌形等个人信息,充分利用掌形识别系统对身份确认的唯一性。 

    总体安防信息联动 

    安防系统本就是一个浑然为一的整体,不管生物识别系统,门禁系统,还是监视系统,报警系统,都是需要互相联动才有实际意义,单兵作战没有任何效果,另外,无论是通行或报警的信息,还是人员管理的信息,都需要汇总统计备份或者查看分析,这一切都需要总体安防的信息联动,同一管理,统一控制。 

    ・异地联网模式(集中式管理) 利用电话线(PSTN)、DDN及INTERNET等可将分布于各处的巡逻点的掌形识别设备连接起来,在巡逻点可独立操作掌形识别系统的同时,中央控制室也可及时监控各巡逻点的情况,并能进行远程操作巡逻点的掌形控制系统,达到集中管理的目的。 

    ・管理中心主控电脑实时显示门禁记录及报警信息。 

    ・集中信息,各种章程规定资料集中管理和发布,方便各处人员随时查看,即可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又可减少需要信息的人员搜集检索所浪费的时间,减轻工作压力; 

    ・主机控制整个系统,通过网络通讯与其他安保系统实现联动。 

    总的来说,保护核电站的安全的方案设计不计其数,在这里,仅以生物识别的辅助为角度,对核电站安防中的关键点提出建议,尚不完美,仅希望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望能与有此想法的诸君共同完善方案,在此方向,为核电的安全尽一份力。

阅读剩余 59%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抗战疫情 专讯科技推出虹膜识别出入口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虹膜作为人身份的标识几乎是唯一的,误识率和拒真率指标均居于各种识别方式的前列。虹膜识别应用于出入口控制领域,在防范病毒传染方面具备独有的优势。区别于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免接触,用户无需用手接触识别仪,只需正视设备1秒即可被识别身份;区别于人脸识别,用户如戴口罩、护目镜,或者帽子,头巾等,虹膜识别仪仅透过用户虹膜特征就可以识别身份认证。

    2024年1月27日
  • 人脸识别技术有何利弊?大众如何才能保护隐私?

    人脸识别,边界在哪?在隐私、安全和便利三者的平衡上,应当恪守怎样的“游戏规则”?

    2024年4月5日
  • 刷手支付真的来了!已在国外70家商超推广应用

    如今,这项技术不再只是“纸上谈兵”,在国外,它已慢慢融入人们的生活。据外媒报道,亚马逊正在美国多地推广“刷手支付”功能,并且已经在70家商店实现落地应用,后续还将在加州的65个食品零售店陆续拓展应用。

    2024年2月14日
  • 步态识别及其在智能视频监控中的应用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是传统的模式识别问题,它是利用人的生理或行为特征进行人的身份识别。指纹、眼虹膜与面像等是第一代生物特征,通常要求近距离的或者接触性的感知,如指纹需要接触指纹扫描仪,眼虹膜需要近距离地捕捉,而面像也不能距离远,否则不能提供足够的分辨率等。显然,在远距离的情况下,上述的人体生物特征将不可能被使用。

    2024年4月19日
  • 负面缠身,人脸识别遇阻?

    根据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事件起因是小鹏汽车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小鹏汽车门店客流监测项目框架合同》

    2024年4月8日
  • FPC研发新型指纹传感器 可置于玻璃之下

    FPC 1268所使用的技术基于电容式识别技术,这种技术应用在现代高端智能手机指纹扫描器上。FPC 1268可以置于厚度为300 微米玻璃之下。此外,这种传感器还能够兼容钢化玻璃,后者目前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上,起到防跌落保护作用。

    2024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