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选型方法

摄像机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选型时应根据现场环境和用户需求,慎重选择。

    摄像机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选型时应根据现场环境和用户需求,慎重选择。针对我公司摄像机产品,就各种类型摄像机的选用原则做以下简单说明,希望对您的项目有所帮助:E

  1)根据安装方式选择。如固定安装,摄像机多选用普通*式摄像机或半球摄像机;如采用云台安装方式,现多选用一体化摄像机,如YAKO的128倍,220倍,270倍摄像机,特点是:内置电动变焦镜头,小巧美观,安装方便,性价比优,也可采用普通*式摄像机另配电动变焦镜头方式,但价格相对较高,安装也不及一体化摄像机简便。E

  2)根据安装地点选择。由于普通*式摄像机,既可壁装又可吊顶安装,因此室内室外不受限制,比较灵活;而半球摄像机,只能吸顶安装,所以多用于室内且安装高度有一定限制。但和*式摄像机相比,不需另配镜头、防护罩、支架,安装方便,美观隐蔽,且价格经济。E

  3)根据环境光线选择。如果光线条件不理想,应尽量选用照度较低的摄像机,如彩色超底照度摄像机、彩色黑白自动转换两用型摄像机、低照度黑白摄像机等,以达到较好的采集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光线照度不高,而用户对监视图像清晰度要求较高时,宜选用黑白摄像机。如果没有任何光线,就必须添加红外灯提供照明或选用具有红外夜视功能的摄像机,如YAKO的668,968,868摄像机,其特点是:摄像机本身具有彩色黑白转换模式,超低照度,且外形美观, 隐蔽性好,性价比优。E

  4)根据对图像清晰度的要求进行选择。如果对图像画质的分辨率要求较高,应选用电视线指标较高的摄像机。一般来说,对于彩色摄像机,420线为中解析摄像机,470线以上都为高解析摄像机。清晰度越高,价格相对越高。E

  5)还应注意产品说明上的一些性能指标。如信噪比、自动光圈镜头的驱动方式等。一般的电视监控系统中信噪比指标要选大于48dB的,这样不仅满足行业标准规定的不小于38dB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当环境照度不足时,信噪比越高的摄像机图像就越清晰。镜头的驱动方式一般选用双驱动的,以便随意选用DC驱动或视频驱动的自动光圈镜头。E

  6)另外,选好了摄像机,安装更需谨慎。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如工作温度、电源电压等。绝大多数摄像机生产厂家的温度指标是-10~+50℃,如使用地区的温度、湿度变化较大应加特别防护。由于国内摄像机交流电压适应范围一般是200~240V,抗电源电压变化能力较弱,在系统中使用时需添加稳压电源。

摄像机选型方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延边公安携手科达共建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

    近日,延边州公安局联手科达,建设了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作为市县级图像信息的汇聚点,该应用平台整合了延边州以及各县区已经建设的标清、高清平台,实现了州级公安机关现有监控系统和社会监控资源的整合与管理,还能给同级平台提供所需的视频监控信息。在此基础上,该平台还很方便平滑扩容,后续建设的高清前端摄像机、存储等监控系统都可以接入到此次建设的平台中。

    2024年4月17日
  • 小企业如何选购合适的监控设备?

    针对这些人群,专业安防人员给出了选购监控设备的几个要素:首先,我们要明确监控设备的用途;其次,高性价比是王道;再次,让产品质量说话;最后,除了产品价格、性能、质量外,售后服务也是相当重要的。

    2023年4月14日
  • 数据采集卡和采集软件(数据采集卡和软件在数据收集与处理中的作用)

    数据采集卡和采集软件是数据收集与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数据采集卡是一种硬件设备,通过连接到计算机端口,用于将外部传感器或信号源的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采…

    2023年7月19日
  • 宽动态、强光抑制与背景光补偿概念的区别

    宽动态,强光抑制,以及背景光补偿三者最终目的让摄像机适应更多更复杂的光源条件,更好的发挥监控作用,看清摄像监控画面。

    2024年4月18日
  • 井下防爆摄像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为了增强防爆摄像机的环境适应能力,通常还需要增加遮阳罩、加热器、过滤器、雨刮器、风扇/半导体制冷器件等增值附件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监控画面的清晰度。

    2024年4月10日
  • “十三五”视频监控产业发展之现状、挑战及展望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视频监控产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际,接连发生美国对中国的和平发展的恶意打压、全球性的新*病毒疫情爆发等大事件,导致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逆全球化思潮泛起,给视频监控产业乃至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2024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