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探测器的多重发展之路(三)

入侵探测器与报警主机相连的方式有两种:有线和无线。市场最初是以有线方式为主,随着家庭安装普及率提高,兼具使用方便和稳定性强的无线产品在该领域增长迅猛。

入侵探测器的多重发展之路(三)

    无线技术日益成熟

    入侵探测器与报警主机相连的方式有两种:有线和无线。市场最初是以有线方式为主,随着家庭安装普及率提高,兼具使用方便和稳定性强的无线产品在该领域增长迅猛。另外一些高端领域使用无线的趋势在加强,室外型探测器也更倾向于无线产品。目前,依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不同,二者每年都有所发展。

    迪卫智能黄萍经理预言:“借鉴网络的高速发展,无线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市场大范围转稳,并且日趋成熟,以后有线将会被替代”。当然其中原因不只是由于一些小区施工要求高档装修、不允许布线外,工程商为了安装方便,也广泛选择无线产品。

    无线产品的优势是安装灵活、方便、整体美观,但是稳定性较差,而且易受干扰和频率窜扰,在使用中还要注意无线频率匹配、编码方式匹配、硬件上元器件匹配等因素,要考虑到兼容性,在价格上也比有线产品贵40%。究竟如何选择,就看业主的实际情况需要了。

    迪卫智能黄萍经理为记者介绍说:“一般无线产品存在如下问题:(1)安全性:无线易受干扰,频道容易被占据;(2)对电池技术要求高:一方面是由于无线不用交流电,而是用电池,所以要求产品能够用的时间长,另一方面就是交流电特点是频点固定,但如果电池功耗大,电池就不能保证频点固定,则导致红外发出的频率不停变化,那么就会出现接收不到的问题;(3)阻塞问题:当遇到用同频率无线发射器屏蔽信号怎么办;(4)专业罪犯会用专业截获器进行非法行为。所以,针对这些问题,迪卫智能一一采取了解决措施:(1)实现对空间信道监听,避免异常监听;(2)电池技术:研发出功耗低的电池,在报警时为10的负3次方,毫瓦级,待机时为10的负6次方,非常低,并且实现技术处理平点级,当产品无法控制平点漂移时就会给主机换电池的信息;(3)解决频道阻塞:采用FM调频技术,抗干扰能力强,信号采用32位滚码技术加密,罪犯短时间破译密码是不可能的;(4)当无法长距离传输时,利用中继器,像接力一样来延长发射距离”。

    OPTEX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也是独树一帜,因为无线是家用的重点,所以公司开发出在原产品的基础上加一个无线模块,使产品摇身一变成为无线探头,电池可支持5年的使用时间,功耗低,十分节电。产品甚至可以粘墙上,当重新装修或人员流动、搬家时,直接带走,使用极其方便。

    入侵探测器的智能化发展

    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不仅是安防技术总的发展趋势,也是探测器技术的发展方向,而数字化是实现这一趋势的基础。

    产品的数字化如之前提到的,主要是对软件的改进,像国际品牌利用专用IC、固化模块等,开发强大的软件功能,超越了原先只针对硬件的开发,通过软件来实现特有性能。软件的大量使用减少使用硬件的数量,而且开发的功能可以实现更多,方便实际使用。

    产品技术的又一主要发展方向是智能化发展,这些性能水平的开发主要是解决实际使用的多方面问题。慑力吴经理把智能化的发展分为两个走向:纵向和横向。横向如CPU的发展、DSP技术发展、微波技术发展等,这些可归类为产品的数字化趋势。而横向趋势是集成化,突破框架、与其他功能相结合,把不同内容整合一起:一方面是与门禁、楼宇对讲结合,增加产品的强大功能,如美安的产品增加单片机的互动性,实现家电控制、家政护理、照顾老人、儿童护理、叫醒功能、留言(如叫小孩起床、出门留言)、语音提示、报警、监听录音、联网等,达到操作与布防简单,高度智能;另一方面就是多种探测功能的集成,即一种产品具有多种技术,产品功能越来越全面,产品使用也越来越便利,如豪恩的设计是将红外、玻璃破碎、振动、磁开关等多种类型结合,使产品依据使用群有不同的定位。但迪卫智能黄萍经理一语中地说:“与门禁、楼宇对讲结合,实现电器操作、家政服务、联网报警等,实际都是报警主机的发展,探测器整个空间发展不大,而是主机发展的空间较多。如公司的Power-link产品把视频、联网、报警相结合,报警前后的图像发送到邮件、手机,实现电话线拨号等,都是对主机的开发”。无论国内企业还是国外品牌目前的研发都是采用多种智能化技术相结合来开发产品,像OPTEX的LX-402/40REC产品带语音,具有双焦电素子复合探测模式领先技术,产品安装双CCD、双探头,并且跟视频、门禁联动,不仅探头部分性能好,主机部分也功能强大。这种开发的好处是不仅使产品功能增多、增强,还能促成产品应用于更多的领域,比如工业石油管线、电力网线的保护等,就需要与监控系统联网等其他手段才能完美实现。

    而总结探头的智能化开发就可以归结为防遮挡、防破坏、设备自检、电压不稳定时可以警告提示等功能。

    BOSCH销售经理王斌在预测未来发展时还提到:“像闭路监控是从模拟到网络,防盗报警虽然也走网络,但其是入侵探测器连接到主机,再由主机连接到网络。未来可能出现将探测器的信号直接传输到网络上,小区就可通过网络直接报警、管理。目前在技术上没有问题,但是在几十到几百元的探测器上加网络端口、实现上网的功能,势必导致成本的增加,所以是否有开发的必要还是未知。

    入侵探测器市场激烈的竞争

    目前中国市场的竞争可以形容为“异常激烈”,特别是国内市场的特殊性――国外是只有自己的品牌,我国是既有外来知名品牌,又有众多的本土企业。加上国内报警市场发展很快,由15年前基本没有生产到现在每年都有新产品,且国内越做越好,价格竞争也很有优势。

    当然市场上也存在国产仿冒、贴牌、制假的行为,价格战风起云涌,一方面它符合中国目前市场大环境和人们安防知识不够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有行业规范管理和门槛较低的问题,有些通信、手机、相机厂商都开始入行,所以价格战还是比较普遍,尤其是低端市场。

    对此,迪卫智能黄萍经理说:“抄袭是不尊重知识产权,正规企业都比较反感,但是要直面竞争,迎接挑战才会给企业带来动力,而且当百姓知道入侵探测器的用处、了解了市场的情况时,随着经济发展和需求变化,一旦产生依赖性,就会诉诸高端产品。同时,低端产品若能保持稳定性,尤其服务跟上,也是对市场的补充,虽然技术性能不是很高,但产品够用,价格也合理”。

    一个市场中,竞争是必要的,一定的竞争才有发展,良性的真正的价格战还可以清洗垄断的、不合理的利益,但无序的价格战就是对市场的破坏。在最初的原始积累阶段,不得已的行为可以理解,但不是长久发展之计,必须要尽快超越无序的原始积累的状态,树立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它不仅是宣传的一个符号,还含有技术、研发、售后等多方面因素的整体提高。

    OPTEX刘哲喜经理还提出市场“扁平化”的概念:“中国市场的大变革衍生了地区总代理,他们会慢慢接工程,以厂商来主导市场,而不是之前的代理商、经销商,其中的环节就会减少,这种代理、经销制度的改变有利于规范市场”。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全方位多角度解析银行金库安全技术防范

    银行金库(以下简称金库),是国家和政府用于存放金融储备或货币周转的集散地,具有相当高的风险等级,因此,通常金库是国家银行安全保卫重要场所。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监控、防盗报警等技术防范的先进手段

    2024年4月6日
  • 海康监控安装视频教程(海康监控安装视频教程-简明易懂的指南提供实用建议)

    第一部分:准备工作 查看监控区域:了解要安装监控的区域,确定需要覆盖的范围和角度。 选择设备:根据监控需求选择海康监控设备,并确保设备兼容性与系统要求。 规划布线:根据监控区域的实…

    2023年7月16日
  • 安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市场重心转入亚太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安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监控摄像机镜头销售收入达6.53亿美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11.4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

    2024年4月6日 知识
  • 红外热成像技术入驻安防 成IP监控趋势

    相较于传统热成像仪,现在的热成像网络摄像机能解决以前热成像仪单一工作、安装使用不便、需要大量的人力配备、数据不能及时有效的归总、不能在线实时监控等一系列问题,能做到将热成像监控信息纳入整个网络监控平台中,实现无遗留的真正的全天候大范围的监控。通过网络,可以将热成像图像实时传回监控中心进行分析,作为可见光摄像机的有效补充,能对于监控对象、监控范围进行全方位覆盖,及时、准确地进行处理,大大提升监控系统的实时性、有效性。

    2024年4月18日
  • 电子智能门锁的优势及应用前景

    所谓的智能锁,就是将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大量的电子元器件,结合多种创新的识别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内置软件卡、网络报警、锁体的机械设计)等综合的产品。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进步,机械锁的安全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这时候智能锁应运而生。它比传统的机械锁安全性高,更具有优势。电子智能锁(包括密码锁、卡锁、指纹锁、虹膜锁等)作为新一代识别技术优势愈来愈明显,将逐渐取代机械锁成为锁具行业的新主角。

    2024年4月15日
  • 试论车牌自动识别系统

    车牌自动识别技术是指能够检测到受监控路面的车辆并自动提取车辆车牌信息(含汉字字符、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及号牌颜色)进行处理与识别的技术。本文着重介绍了车牌自动识别系统需要进行的几个基本步骤、关键技术以及主要应用方式,同读者共同探讨。

    2024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