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5月,国内两大安防厂商相继推出低价位的摄像机,一度引起安防行业的高度关注,甚至是一定的恐慌,海康的4路DVR价格由原来700多元降至不到300元,大华的同类DVR的价格也下降40%,业内所担心的价格战似乎在不安中露出水面,一时间正品降到了“山寨价”。这次“降价”风波不仅波及到了DVR二三线品牌企业,受影响最大的是处于最低端的杂牌DVR厂商和山寨货供应商。截止到目前,市场已经开始展示其深度影响。
DVR系统方案价格下降,成为此番降价最主要动因
目前,中国DVR生产企业采用的最主要的操作系统有:台湾智源方案、华为海思方案和美国TI方案。从价格角度来讲,台湾智源方案较为便宜,华为海思方案介于中间水平,而美国德州仪器方案最贵。再比较时间成本,采用德州仪器方案的生产周期为13个月左右,华为海思方案只需2~3月完成。这主要是由于华为方案在模块化、标准化方面做得较好,通过标准化的配置和设计方案将主要的功能模块整齐划一,同时提高了整体兼容性,这就使得方案本身可以应用于不同的产品和操作环境,省时省成本,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因此,海康在多年之前就已开始引入华为海思方案,降低了生产成本,再加之海康的巨大的产销规模,已有的销售渠道和由于这些优势而带来的强大的议价能力,使得其利润空间进一步扩大,为此次降价创造了条件。从海康和大华两大集团的价格战可以看出,由于核心技术的优化和成本的降低为企业的降价行为创造了条件。那么此次两大集团降价的目的何在呢?
目的之一:低价格策略为进入中低端安防产品市场设立了较高的壁垒。
此次的价格战主要针对中低端产品市场,以4路DVR的价格战为主。以海康为例,该类型产品由之前的700多元降至280元左右,其中7804H-SE型DVR单价已降到了390元;8路和16路DVR价格也有很大的降幅,分别从600和800左右的售价降到了500-600元,其中7808H-SEDVR现价为750元,7816H-SEDVR现价1150元,降价幅度达到了40%。由此一来中低端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几乎“探底”,因为海康、大华等几家大型安防产品生产商产品线较长,同时又具有规模效应,多产品线销售可以弥补DVR产品降价带来的利润缩水,但是对于中小规模、甚至是山寨产品的生产企业来讲确实是“灭顶之灾”。长时间以来,中国安防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产业仍然处于成长期,市场空白较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以系统方案为例,方案供应商和所能提供的方案数量激增,由2001年的10余家增加到2010年的百余家,而大大小小的供应商所提供的方案也是纷繁众多,既有原版整套方案,也有改良缩水之后的简易方案;供应商的增多和方案的泛滥直接后果就是降低了进入安防产品中低端市场的门槛。10年之前,如果想从事DVR生产,所需资本为1000万以上,而到了2011年,仅需十几万元,中小企业(股吧)采购来公板和外壳就可以组装DVR,然后直接销售。而此次降价拉平了大型企业和中小规模生产商、山寨产品的价格差距,依靠挤压利润空间增加生产商的资金压力。使得相当一部分不具规模的企业知难而退,让出已有的中低端产品市场份额,甚至是退出安防产品的竞争行列,而腾挪出来的市场份额正好被行业“巨头”们瓜分;同时也会使得有可能通过中低端产品进入安防产品市场的潜在竞争对手“望而生畏”,毕竟进入一个不赚钱的行业风险和资金链压力都很大。这也就构成了中低端安防产品市场的进入壁垒。今后的安防产业资源会越来越多的集中在几家行业巨头的手里。
目的之二:扩大“地盘”,争夺中低端市场份额,价格战再所难免
此次价格战主要针对中低端系列的DVR产品,这就引起了很多行业内部人士对未来市场格局的关注。截至2012年,中国安防产品市场可以划分成两大阵营,一方是以汉邦、威乾数字、大华、海康为首的高端品牌产品生产商;另一方是深圳的中小产品企业,主要针对中低端产品市场。高端品牌企业主推的是高清晰度、数字化的网络摄像及监控设备;而中低端产品主要还是围绕传统的模拟信号产品,据2012年8月的数据显示,数字、高清产品仅占安防产品市场份额的13%,而传统的模拟信号产品占据市场份额的87%。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如何在短时间内“为我所有”,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拿来主义”,一个字“抢”。虽然高清、数字化、网络化将成为未来产品发展的主流,但是完全替代现有的传统模拟设备,再考虑到市场需求增量的影响,估计时间将在7~10年左右。对于安防产业现有的几家“欲做霸主”的龙头企业来说不可能坐等更新换代的历史机遇,必然要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推动这一变革的发生,而在这个过程中谁先走出第一步,就很有可能占据未来安防产业的领导地位;现有的数字、高清的网络摄像监控设备兼容性较差,很难做到通用和功能的兼容,这就意味着谁成为将来安防产业的“霸主”就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来制定游戏规则,尤其是行业产品标准,其背后的利益驱动不言而喻。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自然不会甘心让出已有的市场份额,而且为了企业的生存,极有可能率先发动价格战。因此对于高端品牌企业来讲,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早晚都要打,不如尽早,与其被动应战,不如主动出击。这也是为什么此番价格战由大华、海康率先发动,而作为通常价格战发起者的中小企业则要被动应战的原因。
“价格战”的使用对于行业洗牌,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和资源整合来说十分有利,而且收效较快。无论是海康还是大华,更看重的不仅是已有的中低端产品市场,还应该是其中蕴含着的未来升级为高端产品市场的巨大潜力。现在两家企业通过其自身的实力都建立较好的品牌效应,只有拥有市场就会依靠品牌效应引导客户需求,依仗已有的成熟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性能、质量又较容易树立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一旦客户选择了其中一家品牌的产品,很有可能成为长期合作的对象。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