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GPS终端的跨平台设计趋势

在电子产品的市场,GPS近两年的销售表现相当受到注目。GPS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极广,它已从军事及地理信息的运用,成功跨入汽车及PDA导航的领域,并进一步成为手机增值功能的优先选项。

    在电子产品的市场,GPS近两年的销售表现相当受到注目。GPS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极广,它已从军事及地理信息的运用,成功跨入汽车及PDA导航的领域,并进一步成为手机增值功能的优先选项。这种位置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 LBS)的应用还在起步阶段,未来可行的模式仍在发展当中。

    以车用导航来说,GPS除了路径指引的功能外,也能结合路况通报,及早指示驾驶人避开拥堵的路段;它也能做为多台汽车的车队管理(fleet management)用途,甚至做为公车位置的显示。在个人追踪方面,GPS能用作紧急救助时的追踪定位,最知名的例子是美国所提出的E911法案,要求每台手机中都要安装GPS的定位功能,以便在紧急状况下能呼叫及定位追踪。当然,这项功能可以衍生做为家庭、医院对老人、小孩、病人的追踪和照顾。

    此外,GPS的用途也能够非常的生活化,例如用在找人的功能,也就是在人潮众多的地方,如在商场、球场或电影院中找到相约的朋友,或是在广大的停车场中找到自己的车子。如果和所谓的“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增值服务,也就是为行人将所在环境附近的加油站、推荐餐厅、旅馆等信息标示出来,甚至进一步提供订位或广告推播的服务。

    增强型辅助网络系统

    GPS的设备可以是行车导航器、航空导航器、PDA、笔记本计算机、Walkie-Talkie、手机,甚至可以是手表。这些设备中的定位核心,即是GPS的接收器芯片组及天线,虽然在不同的应用中对技术及功能的要求会不同,但基本上都会要求取得更精确的定位能力、更高的灵敏度,以及更快的首次定位时间(Time-To-First Fix, TTFF)。

    在定位的精确度上,除了接收器模块本身的技术外,与采用的接收方式及所在的位置息息相关。过去美国政府基于国防安全而提出选择性干扰(Selective Availability, SA)计划,刻意干扰民间GPS系统的精确度,当时只能达到100米;在民间逐渐广泛使用后,美国自2000年5月起已完全开放,目前在开放天空下采用一般卫星定位的正常精确度大约6-15米,此种不靠任何辅助的方式称为自主(autonomous)接收。

    为了降低定位的误差,发展出各种增强型的SBAS(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辅助网络模式,包括在美国的DGPS(Differential GPS)、WAAS(Wide Area Augmentation System),日本的MSAS(Multi-Functional Satellite Augmentation System)与欧洲的EGNOS(Euro Geostationary Navigation Overlay Service)。这些系统所提供的辅助定位信号,有助于提升定位的精确度和缩短定位的时间。

    不过,虽然有了辅助系统,但接收表现仍与GPS设备所处的环境有关,包括建筑物、地形、电子干扰,有时甚至连浓密的树叶,都可以阻挡卫星的信号。其它还有很多原因会造成GPS的定位误差,包括GPS 卫星的轨道会有偏移量、接收器内建的电子钟存在微小的定时误差,以及卫星信号通过大气层及电离层会造成的信号的延迟,此外,GPS信号可能因建筑物等物体的反射而造成多径(multi-path)信号的接收误差。一般来说,GPS在室内的定位情况会很差,更难以在水面下或地面下进行定位。

    A-GPS的重要性大增

    手机结合GPS是当前极受重视的一股潮流,其背后的技术称为A-GPS。结合手机网络(GSM/3G/CDMA)和GPS卫星网络的A-GPS定位系统,能够在信号极弱的巷弄、室内,甚至是地下室的环境中可以收得到信号,因此成了个性化手机应用的首选技术。依据市场研究公司Frost&Sullivan最新的报告指出,A-GPS芯片市场必将快速发展,预估全球A-GPS芯片市场销售额将从2005年的5.463亿美元增至2009年的14亿美元。

    A-GPS利用辅助参数来提供终端对卫星的定位跟踪时所需要的资料,也就是通过由GPS全球参考网络、收集和传送辅助资料的专用服务器及用户终端所构成的系统,从参考网络站台收集卫星的年历(Almanac)、星历(Ephemeris)和时间等资料,当用户终端查询时,再经由专用服务器传送出去,这些立即性的辅助资料能协助用户终端在数秒之内就完成定位。在这种辅助模式下,终端系统的运算需求极低,能有效降低使用功耗,最多可以减少终端GPS芯片60%的功耗。

    在移动网络中,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A-GPS消息发送标准,其中GSM/GPRS是RRLP,UMTS是RRC,CDMA则是IS-801A。因此,在组网模式上,如果是利用移动网络及信号发送层(如SS7)来从网络获取位置信息,如蜂窝式ID、AFLT或者时间同步机制,称为控制平台(Control Plane)模式;如果基于OMA组织所定义的安全用户层面定位(Secure User Plane Location, SUPL)标准,先包裹RRLP、RRC或IS-801A信号后再以一致的规格发送出去,则称为用户平台(User Plane)模式。

    这两种组网模式各有其优缺点,用户平台模式较单纯,各类的移动通信运营商都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IP网络来进行沟通,组网成本会比控制平台模式更低,整合速度也会加快;若采用控制平台作法,通信运营商还得布建专属的硬件单元,例如定位测量单元(Location Measurement Unit, LMU)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RNC)等等,而且从网络到终端都必须支持专属的接口和协议,组网起来相当复杂,成本也会较高,但此模式能为用户提供最佳的效果。

    GPS终端的跨平台开发挑战

    对于移动终端的设计者来说,若要让其设备能采用A-GPS,并不能只支持用户平台或控制平台其中的一种模式,因为其手机可能处在各种环境之下。若想在两种平台中进行切换,GPS终端必须支持一套协议转换的网关机制,例如位置服务转译和信号模块(Location Service Translation and Messaging Modules),让用户可以从控制平台转换为用户平台模式,或从RRLP转为RRC或IS-801A。

    除了跨平台的支持外,GPS终端的功能需求还有很多。基本的需求是支持自主模式,对于SBAS和A-GPS等多种辅助模式则是要尽量去支持。另有一种增加型自主模式(Enhanced autonomous,又称为Ephemeris Extensions),此作法是利用移动终端中不定期接取储存的GPS星历资料做为定位数据,可省掉从卫星取得星历的延迟时间。此外,当手机中执行定位功能时,也得保持通话运作的畅通才行。

    不仅如此,在有网络提供辅助资料的模式下,GPS终端又可以有两种运算模式,一是由移动终端自行运算的MS-based模式(MS为Mobile Station的缩写),以及由网络服务器运算定位资料,再送回给终端的MS-assisted模式。MS-based模式的沟通方式较单纯,在第一次寻求网络辅助信息后,就回到独立运算的模式,当然,这需要有较强的终端运算能力;相较之下,MS-assisted模式则是由终端将量测到的数据丢给网络服务器,由服务器来完成最后的定位运算,此模式的终端运算负荷较小,但会要求终端与网络持续保持联机。

    在系统架构上,GPS接收器是由RF的谐调器(tuner)和基带所组成。除了基带中的微处理器(最常用ARM7),往往还会与系统的主处理器整合:在便携式导航装置(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 PND)中,可以是一颗应用处理器;如果是高端手机的话,则需要和系统基带(无线调制解调器)和应用处理器一同整合,其中GPS的驱动软件可以配置在应用处理器,也可以在系统基带中。

    为了改善行车中短暂的信号中断现象(如开入隧道当中),现在的GPS模块中也会采用一种辅助导航定位的技术,称为方位推估法(Dead Reckoning, DR),当汽车在无法接收GPS信号的地方或GPS信号不良时,方位推估法就能取代GPS继续进行导航定位。通过用于里程表与正向或后向运动的传感器,以及像陀螺仪、ABS传感器或方向指示器等角度加速传感器,DR技术可以推算出汽车的行进距离和方向。在短距离内,DR系统所提供的资料比GPS的信号来得准确,因此可作为短距离内的汽车定位误差修正辅助,不过,当时间增加时,误差累积效应会愈来愈大,导航的精确度就会大幅下降。

    结语

    GPS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终端厂商对其技术的要求也日益严苛。除了小尺寸与低功耗的要求外,新一代的GPS终端,尤其是手机等移动设备,必须具备在室内等微弱信号环境中的定位接收功能,而且能提供快速的首次定位时间;当然,定位的准确度必须相当的高。在规格上,这类终端还得支持各种模式,包括用户平台及控制平台模式,以及MS-based和MS-assisted模式。此外,在自主模式之外,也得尽量支持各种的辅助网络系统。

    然而,GPS接收技术并非市场成功的唯一因素,LBS的应用模式才是打开市场的主要关键。这和应用软件的开发、网络运营商的服务机制,以及内容提供商的参与都息息相关,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产业环境,才能让GPS的表现更为亮眼。

新一代GPS终端的跨平台设计趋势
阅读剩余 42%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门禁控制器优缺点对比与选购建议

    门禁控制器是门禁系统的中枢,就象汽车里的发动机一样。门禁控制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门禁系统的稳定性,而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客户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目前门禁控制器的常用通讯方式有RS-232,RS-485,TCP/IP三种方式。由于RS-232的传输理论距离小于15米,所以一般仅用于小型系统。

    2024年4月16日
  • “掌上千里眼”助力无锡快递业

    13日,无锡邮政管理局与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达成合作框架协议。接下来,邮政管理局对全市所有快递企业的快件分拣将可做到实时监控。

    2024年4月24日
  • 车载硬盘录像机技术发展方向

    车载硬盘录像机属于传统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的细分市场,它是随着数字视音频编码技术在车辆上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专用产品。车载硬盘录像机结合了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恶劣环境大容量数据硬盘存储、汽车电子、无线视频网传、GPS卫星定位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客运行业、特种车辆行业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视音频监控。

    2024年4月14日
  • 嵌入式语音交互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嵌入式语音交互技术在物联网中广泛运用,以听说为主的智能家居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数字化语音交互技术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各样的子系统,通过特定的网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科学管理,对住宅内的家用电器、照明灯光进行智能控制,并实现家庭安全防范,并结合其他系统为住户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节能、先进高尚的家居环境,让住户充分享受到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精彩。

    2024年4月17日
  • 中兴通讯xPON光纤接入解决方案监控运用

    何为xPON技术和FTTx?xPON技术就是以光纤为传输媒质,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具备高接入带宽,全程无源分光传输的光接入技术,相比其他光接入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2024年1月21日
  • 零距离感受温州城市治安物联网

    温州治安防控正迈向物联网时代,截至目前,温州共制发“e居卡”207万余张,其中新登记流动人口发卡率约90%;建设“e居站”89个;全市20人以上群租房已安装智能门禁系统4383户,安装门禁系统企业1178家。据了解,像温州这样在市级层面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治安防控,在全国尚属首例。

    2024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