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基础概念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
 
     按工程建设的进行程序,工程测量可分为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是,在所建立的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测图或航空摄影测量。 
 
     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要求在实地准确地标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作为施工与安装的依据。据。一般也要求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各种测量工作。
 
     竣工后的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包括竣工测量以及为监视工程安全状况的变形观测与维修养护等测量工作。
 
     按工程测量所服务的工程种类,也可分为建筑工程测量、线路测量、桥梁与隧道测量、矿山测量、城市测量和水利工程测量等。此外,还将用于大型设备的高精度定位和变形观测称为高精度工程测量;将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称为工程摄影测量;而将以电子全站仪或地面摄影仪为传感器在电子计算机支持下的测量系统称为3维工业测量。
 
     工程测量是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它的服务和应用范围包括城建、地质、铁路、交通、房地产管理、水利电力、能源、航天和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部门。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也就是说,测量数据处理也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
 
     工程技术的发展不断对测量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和测绘新技术的发展,给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程测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极好的机遇。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使工程测量的手段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在进一步扩展,而且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工程测量基础概念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思特威全新推出安防应用全性能升级Pro系列CMOS图像传感器

    目前,安防行业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超高清化等方向快速发展,未来整个智能安防产业的成长空间颇为广阔。这同时也对安防CMOS图像传感器的成像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年2月16日 资讯
  • 【武汉鸿诚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测距传感器,钢筋位置测定仪,裂缝测宽仪,裂缝深度测试仪,…

    公司名称 武汉鸿诚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激光测距传感器,钢筋位置测定仪,裂缝测宽仪,裂缝深度测试仪,楼板测厚仪,混凝土强度测试仪,混凝土厚度测试仪,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激光隧…

    2024年1月11日
  • 豪威集团发布用于安防的方形2K2K分辨率CMOS图像传感器

    安防已经成为继移动设备和计算设备之后最大的 CMOS 图像传感器市场领域。根据 Yole Intelligence 的最新报告 Imaging for Security 20221,从 2021 年到 2027 年,该细分市场预计将从 21 亿美元增长到 36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到 9%。根据 Yole Group2,豪威集团也是安防传感器市场上领先的 CMOS 图像传感器供应商。

    2024年2月18日
  • 2021年X光安检机行业分析

    X光安检机是一种借助于输送带将被检查行李送入X射线检查通道而完成检查的电子设备。行李进入X射线检查通道,将阻挡包裹检测传感器,检测信号被送往系统控制部分,产生X射线触发信号,触发X射线射线源发射X射线束。

    2024年4月5日
  • 世界上最小的RFID传感器 直径才八毫米

    OkiElectric宣布开发出世界上最小的RFID传感器。新品的直径是8毫米,天线是10厘米长。与传统需要电池的有源RFID传感器相比

    2024年4月8日
  • 中国物联网标准工作组成立

    6月8日,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在北京成立,以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标准的制定。工作组由工信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全国信标委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全国智标委等19家相关标准化组织自愿联合组成。工作组将紧紧围绕物联网产业与应用发展需求,协调一致、整合资源,共同开展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发展需求的物联网国家标准,推进我国物联网国家标准体系的建设,同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以抢占制高点、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2024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