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先前已做了心理准备,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记者苏珊在美国国防部研制的新式测谎仪面前依然败下阵来。
传统测谎仪的破绽
对测谎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已经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了好几百年。在古代中国,人们让嫌疑犯咀嚼大米,其道理是:撒谎的人会因为神经太紧张而不能分泌出足够的唾液,经过他们咀嚼的大米仍然是干的。
现代的测谎仪当然比“大米实验”精密奥妙多了,同时,也比“大米实验”的使用更普遍。
据中国刑警学院测谎技术研究专家、高级实验师谭卫平介绍,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国产测谎仪在中国得到试用开始,到了现在,测谎仪已经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传统的测谎方式被称为“多道记录”方式,测谎仪被称为“多道仪”,利用它,测量的是皮肤电阻、呼吸、脉搏频率和血压。
一般认为,这种方法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8%。但谭卫平认为,这个98%并不是指“测谎仪带来的破案率”,它只能反映仪器测量人是否紧张的可靠性,而紧张可能由很多原因造成。对于初次接受测试的人,恐惧、愤怒、神经质都可能产生和撒谎相似的生理反应。参加这种测谎实验可能让诚实的人心烦意乱,从而表现得和不诚实一样。而那些老练的撒谎者则可以通过保持冷静蒙骗机器。
“因此,测谎仪之外,刑侦人员还得考虑其他因素,最后给出的结论是一个综合评定的结果。”谭卫平说。
新式测谎仪:监视你的血液变化
现在,受测试的人面对的是一台红外线热感相机。这台相机能跟踪受试者脸部最细微的小血管中的血液流动,而且随时监视着其中很小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晚期,两位学者,美国得州休斯顿大学的罗尼斯・帕夫利迪斯和詹姆斯・雷芬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将一个红外线热感相机对准一个女学生,当一个很沉的钢板掉到地板上发出一声巨响,相机照出的照片揭示出吃惊的学生脸颊部的血流刹那间涌向她的眼睛四周。
研究人员在另外6个人身上重复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在每一次实验中巨大的噪音都产生了瞬间血流涌向眼睛周围区域的现象。瞬间血流涌向眼睛周围几乎可以肯定地揭示出“打-或-逃”(指的是一种瞬间的心理选择,正常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会产生这种心理反应)的生理反应,2001年,研究人员将他们的结果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
接下来,罗尼斯和詹姆斯开始把他们的相机用于测谎。他们观察人们在正常谈话时候的情形,然后让人们编故事。当面对“撒谎挑战”时,被测试的人表现出类似的“打-或-逃”反应。
这两位科学家于是和其他研究刑侦技术的人合作,用他们的设备测试模拟犯罪。2002年,他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这种新技术不像测量呼吸,受测试的人不能自己调节自己的生理反应。詹姆斯说:“你可以靠屏住呼吸来让你的呼吸率加倍或归零。但没有人知道通过什么选择去改变面部的刹时温度。”曾经领导过全美咨询中心(NRC)委员会并做过测谎仪科学证据综述的史蒂芬・菲伯说:“热成像技术比较起其他的生理反应测量来,它更能对付欺骗的伎俩。”
眼睛会出卖你
但是,测谎仪的批评者认为,人们尚不能在传统测谎仪失利的情形下确信这种新技术能成功。即使是接受测试的《新科学家》杂志记者苏珊,也不完全同意那张红外线相机照的照片中增加的血流就是谎言所致,它还有可能是别的什么原因造成的。
不过别着急,测试还没有结束。接下去,苏珊被安排坐到了一台装有光感受器的计算机屏幕面前,当她观看屏幕上的图片时,光感器可以追踪到她的眼睛。这个想法是让受试者在观看一系列照片时监测其眼球的不规则运动。
当我们看世界时,我们的眼睛从一个点转向另一个点,把观察的物象暂时锁定到视网膜上高敏感的区域。几年前,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的内尔・科亨发现,通过追踪人们所看的地方、人们观看目标的数量以及目光在每一个目标区域所逗留的时间,他便可以告诉人们,你以前是否曾看见过一张面孔或一个现场。
科亨发现人们的目光总是移向少数曾见过的熟悉景象,或被吸引到已经被修饰过的曾经见过的地方,即使人们患了健忘症也是如此。科亨认为这种生理反应是无意识的和固有的,它在人们没有意识到之前就已经发生的。
这就意味着就算是老练的说谎者也很难找到战胜眼神跟踪仪的窍门。当被测试者不按照指示去做的时候,他的眼神变化也很容易被仪器观察到。科亨说,如果一个人没有看图片,或者一个人在眨眼,我们可以通过仪器看到;一个人眼睛定在一个点上不动,观察者也能知道;或者,一个人对某一个特别的区域看得很少,观察者还是能看到。因为,这一切恰恰是观察者正在测量的。
科亨的话回响在苏珊脑海里的同时,她已经开始凝视屏幕上的一张张脸谱:微笑的名人,表情认真的政治家,还有完全陌生的面孔。当屏幕上闪烁出一个最近的熟悉面庞时,她的目光凝结了。这是科特,一个面善的男人,先前曾教她如何用一把菲利普螺丝刀戳向模拟的受害人。因为知道失态会暴露自己,苏珊的眼睛开始慌乱地扫过屏幕,从一个点到另一点,并不特别在哪里逗留。结果,研究小组观察到了她眼中的世界。苏珊一直在心慌意乱地试图把眼神收回到那些象征的景物上。最后,难熬的5秒种过去了,当图片被撤换掉,屏幕上再度显现出其他景象时,她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当然,她的眼睛早把什么都“说”出来了。
未来技术洞察大脑
谭卫平告诉本刊记者,利用红外线热感相机测量人体血液流动的技术比已有的技术可能会更可靠一些,技术难度也更大一些。但即使把红外线热感相机和追踪眼睛的光感受器加在一起使用,还是保证不了测试的100%准确。迄今还没有任何一种测谎仪能够证明其测验结果完全真实可靠。何况,对于部分特殊作案者(如一些弱智、精神病患者、老年痴呆者、年龄过小者等等),现在的测谎仪还是无可奈何。
史蒂芬・菲伯说:“要发现欺骗,最终我们肯定要到大脑中去寻找。”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们在撒谎时与说真话时所用的脑区不一样。扫描显示,人们在欺骗的时候表现出更多脑区的活动。
谭卫平介绍说,现在国内已经有人在做脑成像、脑血流(依靠医疗器械观测大脑中的血流分布)、脑电图(在大脑不同部位布置一些电极,然后对受试验者提问,在不同的问题下分析他的脑电,通过认知来分辨)等技术研究。目前,被一致认为很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可靠的测谎技术的,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人们完全有可能借助于仪器来直接“阅读”一个人的大脑活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脑科学专家汪云九说,现在的科学还做不到这一点,但从脑科学发展的态势看,将来依据一个人的大脑活动直接判断他的心理状况是完全可能的。
到了那时候,任何一点点谎言也将被轻易揭穿。
由于包括准确率在内的种种原因,迄今为止,测谎仪在中国还只能作为刑事侦查的辅助手段。“测谎的结果将来被作为一种法定证据(如同指纹鉴定、DNA鉴定一样)还是可能的。它的准确性要依赖于基础学科的发展。关键在于,科学家必须要完全揭开人的心理和生理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谭卫平说。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