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气氛紧张的案发现场、不和嫌疑人做正面交锋,但是破案时承担任务丝毫不亚于一线警察。随着山东青岛市“天眼”监控系统的不断完善,一个新的警察岗位随之出现,这就是“图像侦查”民警。他们担负着日常视频巡逻、视频锁定嫌疑人等重要任务。23日下午,记者来到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执法办案中心,探访天眼系统的“神经中枢”。
8名80后掌控“天眼”
在“天眼”系统后台,办案中心一片电脑密集区域,8名民警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各自的显示器,每台显示器上都有四个监控画面,留意每一条线索。这8名民警就是“图像侦查”警察,他们都是80后。据了解,这支队伍去年年底正式成立,考虑到工作岗位的性质和工作强度,所以都选择了计算机能力强、精明强干的年轻人。
图侦民警李浩告诉记者,他生于1988年,外人感觉图侦工作比较轻松,只要坐在电脑前就可以完成工作,但图侦是公安机关破案和监控的核心部门,天天长时间坐着盯各种视频,对体力消耗是很大的,特别容易引起眼睛疲劳。
记者看到,“图侦组”民警人不多,但分工非常明确,有“视频巡逻组”、“图帧追踪组”、“重大案件搜索组”等,每一项分工都有很强的针对性。
市南巡逻警察大队王涛告诉记者,这些电脑能调动全市所有的监控探头,是天眼系统的核心所在,这些天眼的背后就是这些小伙子。
每天视频过眼上万人
李浩在小组中担任指挥工作,通过实时监控来通知其他民警采取行动。他告诉记者,图侦工作中除了传统的用眼睛判断,还会采取很多高技术手段,以此来针对性地寻找和发现有特征的对象。
“我们现在的工作除了协助破案,主要从事视频巡逻工作,就是说我们用高清探头有的放矢地对各个重点区域进行巡逻,取代了原有的人力巡逻,这样既能省下很多的人力,也能从特殊的角度观察人群活动,提高发现可疑情况的几率。 ”王涛告诉记者,视频巡逻对于民警的眼力考验是很大的,目前组里所有民警都练就了“火眼金睛”的本事。
1986年出生的常正晓进入警察队伍快五年了,去年年底正式成为了一名图侦民警。他告诉记者,这个岗位是后台工作,大多数老百姓基本不了解,他每天下来过眼的人有上万。 “有一次我们经手一个案子,要通过视频寻找线索,我们每天加班加点,一天要看十五个小时,就这样连续看了半个月,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 ”常正晓告诉记者,尽管每次通过视频找到线索后都很兴奋,但非工作时间连多看一眼屏幕都会觉得难受。
遥控调度案发地警力
“我们一旦在视频中发现可疑情况,马上会通过电话或者对讲机通知巡逻民警,同时会通过视频进行后台跟踪。 ”王涛告诉记者,图侦组有一套清晰的办案流程,与一线巡逻民警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不直接参与抓捕,而是通过后台监控,指引街面力量行动。
王涛告诉记者,图帧中心有一个和110指挥中心联动的平台,一旦有警情,小组成员马上会调动发案地附近的监控探头根据报案人提供的线索进行第一时间的视频搜索,同时指挥人员会根据视频监控到的实际情况向街面力量反映,同时调度各方力量实施抓捕。据介绍,作为一种全天候的现代化监控手段,“天眼”具备很多高科技的能力,除了传统的人工识别搜索外,还具备很多智能化的自动化识别能力,对于某些特征很强的嫌疑人,系统会自动对人群进行比对分析,快速查出符合特征的对象,锁定可疑人员。
天网“网”住四成嫌疑人
据了解,市南图侦自去年年底成立以来,已经协助一线民警破获刑事案件60余起,通过视频巡逻直接捉获各类嫌疑人54人。全市天网系统自2013年开始建设以来,实现了多层设防、周界全封控的无缝隙监控网络,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市主要公共单位、场所、道路、治安复杂区域已基本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今年以来,青岛市公安机关依托视频监控,已破获数千起刑事案,抓获犯罪嫌疑人万余人,分别占破案和抓捕总量的45.3%和40.6%。通过“天网”工程与智能交通的有效对接,还可为市民群众提供安防预约、路况咨询、违章提示、信息发布等便民服务措施。监控网络的逐步建成大大挤压了违法犯罪的空间,一些重点区域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2.2%,带动全市刑事警情下降了20.6%,彰显了“天网”工程在社会治安防范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