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视网膜识别
虹膜是瞳孔周围有颜色的肌肉组织。研究表明,人的眼虹膜上有很多微小的凹凸起伏和条状组织,其表面特征几乎是唯一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提出了利用眼虹膜进行身份识别的设想,但直到近两年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多各曼开发出一种新的编码方式,才使这项技术真正走向实用。虹膜识别的工作过程,与指纹识别有些类似。科学家先要将扫描的虹膜图像转换为2048位的数字代码,存储到计算器数据库中。当进行身份识别时,只需将扫描的待检测者的虹膜图像,与事先储存的数字代码相对照,即可判明身份。但利用视网膜进行身份识别,需要用激光照射眼球后面才能获得视网膜的特征图像,不仅设备复杂昂贵,对眼睛健康也会带来一定损害。因此,如何利用这一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面部识别
面部识别是根据人的面部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包括标准视频识别和热成像技术两种。标准视频识别是透过普通摄像头记录下被拍摄者眼睛、鼻子、嘴的形状及相对位置等面部特征,然后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利用计算器进行身份识别。视频面部识别是一种常见的身份识别方式,现已被广泛用于公共安全领域。热成像技术主要透过分析面部血液产生的热辐射来产生面部图像。与视频识别不同的是,热成像技术不需要良好的光源,即使在黑暗情况下也能正常使用。
声音和签字识别
声音和签字识别属于行为识别的范畴。声音识别主要是利用人的声音特点进行身份识别。声音识别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容易为公众所接受。但声音会随音量、音速和音质的变化而影响。比如,一个人感冒时说话和平时说话就会有明显差异。再者,一个人也可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声音进行伪装和控制,从而给鉴别带来一定困难。签字是一种传统身份认证手段。现代签字识别技术,主要是透过测量签字者的字形及不同笔划间的速度、顺序和压力特征,对签字者的身份进行鉴别。签字与声音识别一样,也是一种行为测定,因此,同样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生物识别领域中的佼佼者―指纹识别
指纹是人与生俱来的身体特征,大约在14岁以后,每个人的指纹就已经定型。指纹具有「固定性」,不会因人的继续成长而改变。指纹也具有「唯一性」,不同的两个人不会具有相同的指纹,自从1888年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葛弥登、佛兰雪所发表实验报告,以科学方法证明此特性以来,世界各国先后设立了指纹储藏柜,经历六十多年,还未发现完全相同的指纹卡。由于指纹取得容易,并具备「固定」及「唯一」的特性,早在公元1897年就被Edward Henry这位警察局长用来作为犯罪侦查的工具,从此指纹日益受到重视。
以目前来说,将指纹透过信息科技的协助,「迅速正确地识别人的指纹,来作为身分认证」的基础,已经发展成熟。
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主要起始于指纹研究,它亦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19世纪初,科学研究发现了指纹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两个不同手指的指纹纹脊的式样不同r二是指纹纹脊的式样与生俱来,而且终生不会改变。时至今日,指纹识别已经完全实现了计算器化。在检测时,只要将摄像头提取的指纹特征输入计算器,透过一系列复杂的指纹识别算法的计算,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相对照,很快就能完成身份识别过程。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