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1日召开的2015智慧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安全是公众的基本需求,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着重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与会专家强调,在推进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要从城市与社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角度出发,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全面、精确、实时地掌握各类风险动态,提前预防、控制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和突发事件;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能够做到信息共享与协调联动,实现人与技术的充分融合,使城市与社区的应急管理更智慧、更高效、更安全。
“建设好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需要紧密结合智慧城市的优势,从战略的高度进行体系设计,从而提出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支撑条件和途径。”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乔仁毅说。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来促进城市应急管理,使城市的应急指挥系统能够有即时有效的信息共享、各部门统一协作标准化的紧急应对、无论何时何地畅通无阻的通讯、简便快捷地提高处理能力、对事件的预知、预警和预报以及更高效的协同工作能力。
据记者了解,2013年,智慧城市项目的全球支出中有70%将集中在能源、交通和公共安全领域,其中90%的项目将至少由国家或国际政府提供一部分资助。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大数据等新技术运用到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中,并取得一定成效,如利用空间感知系统打击恐怖活动和预防犯罪。
我国部分城市也已颁布应急管理建设规划。如《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C2013年行动计划》提出城市运行安全的重点专项,计划建成具备多灾种早发现监测、灾害预报预警、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的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做到实时监测、准确预报、及时预警,提高对重大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提出,北京拟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城市安全智能保障计划,完善智能应急响应体系,支撑社会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抢险救险等领域的快速响应。
与会专家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与应急产业发展为国家与地方经济转型提供了战略机遇。通过智慧城市推动公共建设服务,以及社会民生等相关领域的智慧应用,带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产业创新,培育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智能可穿戴装置、车联网等新兴网络信息消费。同时,这些产业又能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所用,形成了城市功能服务与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有机结合的新业态,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悉,研讨会由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中城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会、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平、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乔仁毅、微软大中华区战略副总裁桑迪・古普达先后致辞。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协会、跨国公司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着智慧城市建设、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城市与社区治理、智慧应急产业、新技术在应急领域的应用等主题做了精彩报告。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