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大型商场将装配套奥运的行者人脸识别系统

2008 年的北京奥运如何防止恐怖事件的发生?人脸识别技术将有效解决参会人员的管理。这种利用人脸骨骼进行识别的尖端技术,不管涌入多少人,都可以在瞬间抓拍,绝不遗漏任何一个人,即使只拍到 1/5 的侧面,也可以在几秒钟内识别出“可疑人物”,整容、乔装都不能蒙混过关。

2008 年的北京奥运如何防止恐怖事件的发生?人脸识别技术将有效解决参会人员的管理。这种利用人脸骨骼进行识别的尖端技术,不管涌入多少人,都可以在瞬间抓拍,绝不遗漏任何一个人,即使只拍到 1/5 的侧面,也可以在几秒钟内识别出“可疑人物”,整容、乔装都不能蒙混过关。

人脸识别系统采用骨骼识别原理, 2008 年前北京 500 个大型商场将安装此系统。昨日,北京市 2008 奥运安全专家组成员马昕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奥运安保协调小组已制定 30 项奥运安保总体性规划,“危险因素评估涉及擅闯奥运设施、城市局部陷入骚乱状+态、自然灾害、恐怖活动等方面“。

马昕博士说,日前,对于北京 24 个奥运比赛场馆、25 个训练场馆、 6 个非竞赛场馆,北京奥运安保协调小组展开了安全指标审核,提出 600 余条修改意见,“安全是场馆第一要素。”

北京奥运安保将启用两项新技术:行者人脸识别和无线标签。凭借无线标签技术,运动员参赛用品等各种物品都能安全运抵目的地。人脸识别系统采用骨骼识别原理,最快反应速度为 0.01 秒。可疑人物进入设想头视线,无论速度多快,人流多拥挤,人脸识别系统都能瞬间抓拍,将其照片传入指挥系统。但是,速度快慢取决于系统指挥中心的配置情况。如果指挥中心的计算机是高配置,那么,它就能对前方探头传输过来的图片,瞬间做出判断。

马昕博士说,行者人脸识别系统现已出台多个“版本”,有的适用于居民小区,有的将安装在大型商场。作为 2008 北京奥运城市整体防控的一部分,北京 500个大型商场均将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主要特点为吞吐量很大,动态抓拍能力强,比如,数十人瞬间通过一个大门,系统绝不会漏掉其中任何一张人脸,不论他走的快慢,摆的是哪种姿势。

安保亮点

亮点1:“鸟巢”东侧门将加宽

主体育场“鸟巢”东侧门将加宽。因为主体育场东侧有一条河,走出东侧门,先是楼梯,楼梯下就是这条河。由于考虑到紧急情况下,观众可以通过东侧门紧急疏散,所以,东侧门宽度必须修改。

亮点2:指挥中心控制全场

北京奥运将启用奥运综合安防系统,整合计算机、通讯、控制、指挥、情报系统。“简言之,就是先由图像系统收集图像,发送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由此控制全场,发出各种指令。

亮点3:市区“电子眼”要升级

目前,北京警方已经在全市所有重点部位、60%居民小区安装了“电子眼”等技防设施。现这些技防设施仍有看不清细节等问题。奥运前,这些“电子眼”将升级,最终达到为警方提供定案证据的效果.

记者现场检测人脸识别技术:只露一双眼仍然被揪出

将整张脸涂黑;贴上假胡须;用长围巾围住,只露出眼睛……可只要出现在人脸识别系统的眼界内,指挥中心立即就亮起“红灯”,提示“有可疑人进入”。北京奥运首次启用的人脸识别系统到底有多灵敏?近日,记者现场检测了该系统的识别技术。

试验模特是一名戴眼镜的小伙子。几厘米大的探头轻轻拍了一下,小伙子戴眼镜照片即被输入计算机中,操作员将该张照片列入“黑名单”项下。

几分钟后,小伙子摘掉眼镜,用黑色涂料,模仿胡须样,将脸颊、下巴处涂黑。他确认自己已经面目全非后,将脑袋伸到探头下方。他的脸还没有完全抬起,计算机立即亮起红灯。操作员称,这是计算机在报警,“黑名单”中的人出现。

小伙子又找到一条女式围巾,将整张脸包起,只露出眼睛。可他再次走到探头前,脑袋刚晃了一下,计算机立即报警,“嫌疑人再次出现”。

一年长胖20斤照样被揪出:记者对话人脸识别系统研发人马昕

人脸识别技术将用于有效解决参与奥运会的人员管理问题。昨日,该技术的研发人,北京奥运安全专家组成员马昕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讲述这一尖端科技的研发过程。

骨骼识别,乔装无用

新京报:只露出眼睛,人脸识别系统还是能认出“嫌疑人”,它是如何做到的?

马昕:虽然只露出了眼睛,但是眼睛、眉毛、鼻梁之间的基本结构,毛巾是遮不住的。眼睛露出来了,这些部位也势必要露出来。眼睛+眉毛+鼻梁,这些部位是人脸的基本骨骼,每个人都有微小差别。人脸识别系统就是通过这些部位的特点,辨别通过的每一个人。

新京报:此前,不论是亚特兰大奥运会,还是盐湖城奥运会,都曾在奥运安全保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他们使用哪种技术,识别进场人员?

马昕:他们使用的设备,类似于海关出境安检设备的升级版本。“人脸识别”前,各国安保界都曾提出过通过骨骼识别身份的设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识别效果确凿无误,不会有人戴上假胡子、假发就蒙混过关。但是,技术进步是一个过程。自2001年申奥成功,我国就开始研发“骨骼识别身份”技术。

特殊波段跟踪躲闪行为

新京报:研发过程中碰到了哪些技术难题?

马昕:人脸识别系统的技术实质是“应用电视”领域,通俗点说,会动用一些特殊波段。人都有反侦查意识,尤其是有经验的嫌疑人,他们会躲开探头。突破这一点,是一大关。所以,我们利用了有“躲闪行为”的人的一些典型心理特征、动作特点,让系统会“跟踪”,比如一些嫌疑人的典型行为是“东张西望”,那么,在他开始东张西望前,系统就能捕捉到他的脸。

实验初期曾遇险情

新京报:作为奥运安保的一项技术,人脸识别系统应该通过了大量实验。哪些实验令您对它充满信心?

马昕:系统实验初期,曾有一次险情,我们都以为技术没过关。当时,一警法单位抓捕一名在逃约一年的嫌疑人,系统从几十人中,筛选出一名嫌疑人。可是,跟档案资料相比,这个人简直面目全非,谁都没认出来。我们查找原因,想知道哪个技术环节出了问题,可怎么都没查出来。后来,这个警法单位通过验血等方式,最终证明系统没搞错。这个人一年之内,长胖了20多斤,变成了后来的样子,人眼全被他蒙骗了。

瞬间抓拍,绝不遗漏

新京报:除了破解化妆易容术之外,人脸识别系统还有哪些功能?

马昕:人脸识别系统更适用于实战。原来的身份鉴定系统,鉴定效果依赖于一些必备条件,比如人不能走得太快。通过系统时,必须正脸面对,侧脸、低头,都有可能影响鉴别效果。而且,每次只能鉴定一个人。但是,在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中,观众不可能匀速进场,更不可能保持同一站姿,脸也不能统一,面向一侧。

人脸识别的贡献就在于此。不论多少人涌过来,它都能瞬间抓拍,不漏掉任何一个人;几秒内,就把照片传入指挥系统。此外,哪怕只拍到1/5侧面,系统也能穿过骨骼,跟事先设置的黑名单核对。

500大型商场将装配套奥运的行者人脸识别系统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