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显示器,说明书上无一例外地给出点 节距、行频、场频及带宽等技术指标。例如,PHILIPS 105A 15英寸显示器的点节距为0.28mm、行频(水平扫描频率)为30 ~70KHz、场频(垂直扫描频率)为55~120Hz、带宽为 108MHz;三星500p 15英寸显示器点节距为0.28mm、行频为30 ~69KHz、场频为50~160Hz、带宽为110MHz,这些参数反映了 显示器的内在质量。了解这些参数所代表的意义,弄清它们相 互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掌握显示器的特性很有帮助,也能使我们对言过其实的广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什么是行频、场频?
显像管 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在行偏转磁场的作用下从荧屏左上角开 始,向右作水平扫描(称为行扫描正程),扫完一行后迅速又回扫到左边(称为行扫描逆程)。由于场偏转磁场的作用,在 离第一行稍低处开始第二行扫描,如此逐次扫描直至屏幕的右 下角,便完成了整个屏幕一帧(即一幅画面)的显示,之后,电子束重又回扫到左上角开始新一帧的扫描。完成一行水平扫描的时间,确切地说应是从第一行开始至第二行开始的间隔时 间(行扫描正程时间+行扫描逆程时间)称行周期,其倒数即 为行频FH。同样,完成整个屏幕扫描的时间(场扫描正程时间+场扫描逆程时间)称场周期,其倒数即为场频FV。
早期的显示器是采用隔行扫描方式,即先扫描奇数行1、 3、5……直至终了(奇场),再扫偶数行2、4、6……(偶场), 奇场与偶场合在一起才组成完整的一帧图像,帧频(刷新率) 是场频的一半。现在绝大多数的电视机仍采用这种扫描方式,它的优点是节省频带,缺点是刷新率低,图像有闪烁感,近距观看尤其明显,易使眼睛疲劳,因此计算机显示器现在已经不采用这种扫描方式,代之以逐行顺序扫描。一场结束,也就是一帧图像再现,场频与帧频已经统一。早期显示器的场频通常与电网频率一致,即50Hz或60Hz(即每秒显示50幅或60幅图像),这是因为当时的电源及滤波技术限制,可能因滤波不良造成非同步干扰,这种干扰表现为屏幕上滚动的黑色横条,其滚动频率为电网频率与场频之间的差拍。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场频不必与电网频率同步,一般取60~70Hz之间,高的达100多Hz,85Hz是VESA标准的刷新速率,用85Hz以上的刷新率显示图像才无闪烁感。
行频、场频与显示分辨率的关系
行频及场频与显示分辨率有关,在给定场频的条件下,显示分辨率越高,要求的行频也越高,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FH=FV×NL÷0.93
NL:电子束水平扫描线数。
NL÷0.93的原因是因为电子束扫到屏幕的最后一行后并不 能立即回到原点,需要将电路中存储的能量泄放掉,这段时间 称回扫期或者叫恢复期,大约占整个场扫周期的(4~8)%,计 算中取7%是合适的。
这一公式表明行频分别与场频、分辨率成正比,场频越高或者水平线数越多,要求的行频也越高。反过来说,行频越高,则允许显示器分辨率可变范围越大,场频也越高,显示器越好,当然价格也越贵。近几年制造技术的进步,扫描频率自 动跟踪技术已普及使用,使显示器摆脱单一固定的行频及场 频,扫描频率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能根据显示卡的信号频率进行自适应调整。
什么是带宽?
所谓带宽是显示器视频放大器通频带宽度的简称,一个电路的带宽实际上是反映该电路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带宽越宽,惯性越小,响应速度越快,允许通过的信号频率越高,信号失真越小,它反映了显示器的解像能力。
凡电子电路都存在一个固有的通频带,这是因为电子电路无一例外地引入了电感、电容等储能元件,即便没有采用现成的电感线圈或电容器,导线本身就是电感,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