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警方首推青少年儿童“微警校”

据了解,童心警事“微警校”是以“互联网+安全防范”模式打造的网络宣传教育互动体验系统,让家长和孩子“足不出户”便可在指尖学习安防知识,了解警察警营、参与互动交流。同时,“微警校”对所有的萌警学员都采取“积分晋级制”,对每位主动参与学习的孩子都进行网络跟踪建档,实现安全防范宣传教育的“移动化、可视化和大数据”。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不少小朋友的梦想是长大当警察,现在这个愿望不用等长大就能实现了。5月27日下午,湖州公安警务广场-童心警事“微警校”正式在“萌警团”微信平台上线。发布首日,来自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和4所幼儿园的近3000名青少年儿童成为“微警校”首批“小萌警学员”。

据了解,童心警事“微警校”是以“互联网+安全防范”模式打造的网络宣传教育互动体验系统,让家长和孩子“足不出户”便可在指尖学习安防知识,了解警察警营、参与互动交流。同时,“微警校”对所有的萌警学员都采取“积分晋级制”,对每位主动参与学习的孩子都进行网络跟踪建档,实现安全防范宣传教育的“移动化、可视化和大数据”。同时,安全防范知识学习到课到位的孩子还有机会成为湖州市公安局“萌警团”的“小萌警”,参加各类警营体验和社会公益服务活动。

马吴悦然是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205班的学生,也是首批体验“微警校”的“小萌警学员”。“在‘微警校’学会安全防范知识,以后我就可以保护自己了,还能提醒小伙伴远离各类危险。”马吴悦然说道。

浙江湖州警方首推青少年儿童“微警校”

对此,马吴悦然的父亲马先生认为:“如何教育孩子安全防范,作为家长来说不是很专业。童心警事‘微警校’这种方式,对于家长来说是很好学习方式,对于孩子来说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利用互联网媒介,对做好安全防范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警务广场-童心警事‘微警校’是湖州市公安局联合教育系统为青少年儿童贴身打造的安全防范教育新媒体平台。我们始终坚持‘以孩子安全防范需求为导向,一切服务于安全防范教育实战’的理念,积极开展‘互联网+安全防范’教育,及时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最新、最全、最实用的安全防范知识。”湖州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下一步警务广场-童心警事“微警校”还将进一步完善课程开发、团队打造和基地建设。同时“微警校”系统还将接入微博、本地主流网站、手机微报以及各种新媒体平台,真正实现全媒互联“微警校”。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六安市试点视频监控“村村看” 工程

    3月18日,记者从市综治办了解到,从去年开始,六安市就已经开始建设农村视频监控系统“村村通”工程。同时,现在六安市在霍山县开始试点“村村看”视频监控工程,让村民在家通过电视机自己就能看到视频监控。目前,舒城、裕安、寿县等县区的视频监控工程已经开始投入使用。

    2024年4月24日
  • 安防工程检测技术联盟组织召开GB/T28181检测/验技术培训班暨经验交流会

    为提高成员单位的技术水平,根据培训计划,联盟首期培训班的培训内容为GB/T28181-2016《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在培训会上,联盟理事长单位公安部检测中心的检测工程师围绕GB/T28181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标准符合性现场检测/验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联盟现场组织了针对GB/T28181检测/验技术的结业考试,并向考试合格者颁发了《结业证书》,为逐步推行检测/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奠定了基础。

    2024年4月8日
  • 临沂市兰山区:踏勘工作进入“快勘智办”新时代

    临沂市兰山区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打造“兰山智慧踏勘云”平台5.0升级版——快勘工作室,依托升级后的“兰山数智踏…

    2024年3月9日
  • 全文|上海市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

    近日,《上海市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全文发布,旨在有效应对本市空气重污染,建立健全高效协调有序的空气重污染预警和应急机制,减缓空气污染程度,减轻空气污染对市民健康的影响。 上海市…

    2024年3月9日
  • 可穿戴设备开拓应用新场景 情绪感知保障行车安全

    作为一种便携式传感硬件设备,手表、手环、眼镜、头盔、书包、服饰以及拐杖、医疗背心、腰带等智能可穿戴设备近年来市场被资本热炒和追捧,随之推动了市场规模的迅速壮大。数据显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增速在20%左右波动。

    2024年2月17日
  • 《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蓝皮书》发布

    CNNIC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由CNNIC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共同编写,基于对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群体性突破的现状分析和趋势研判,突出了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科学前瞻性、全球纵深性和国家战略性思考。

    2024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