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花似锦的五月,在筹备奥运的决战之年,科技周奏响喜迎奥运的科普乐章。作为 2007 科技活动周的亮点之一,作为 2007 年北京科技周的主打项目,在距北京奥运会开幕 450 天之际,“ 科技圆梦想、和谐迎奥运 ” 系列科普展5月16日在北京奥体中心拉开序幕。
高科技为奥运安全 “ 护航 ”
“这扇门是没有钥匙的,谁能把它打开?” 在“奥运安全” 展示区,工作人员指着现场一扇貌似普通的门,微笑着 “考问” 参观者。
好奇的参观者左寻右觅,很快有人发现了奥秘所在:“电脑” 话音一落,门边那台装有摄像头的电脑立即被层层包围了起来。“对,这里装有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 ‘奥运人脸识别系统’,只要你的脸部资料被存进了系统,那么只要你站在门前,它就会自动打开。” 工作人员边介绍,边为大家做起了操作演示:点开系统页面,把脸对着摄像头,轻轻点击 “抓拍” ,然后依次点击 “输入” 、“识别” 。不到一分钟,系统提示操作完成,站到门前,一旋把手,严锁的门应声而开。
“如果你化了妆,它还能认出你吗?” 在疑问声中,工作人员戴上了帽子、墨镜,重复刚才的操作,结果,门比上次更快地打开了。
“别说遮住眼鼻,就是长胖二十斤、面貌大变,也瞒不过系统的‘ 火眼金睛 ’ 。” 北京奥运会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行者集团董事长马昕介绍说,人的脸部骨骼具有极大差异性,该系统正是利用了人脸骨骼识别原理,开门的 “ 钥匙 ” 就是个体脸部骨骼生成的几千位密码。因此,不论人脸的肤色、表情、装饰、发型等外部特征怎样改变,都不会影响系统的识别率和准确率。即使对于外部特征很相似的人脸,系统也可以抓住毫厘之差快速识别。哪怕因为角度关系,只拍到了人脸1/5 的侧面,也可以在几秒钟内准确识别。
经大量测试,人脸识别系统的最快反应速度仅为 0.01 秒,无识别率小于十万分之一,各项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标准。目前,我国13 亿公民中已有 8 亿多人的身份资料被输入了该系统,到奥运前夕,全部中国公民和国外入境者的面部信息都将被收录。同时,为完善安全预警机制,该系统还会专门生成一份 “黑名单” ,对名单中列出的各类危险分子实现快速辨认与严密监控。 “有关国家将提供给我们一些详细资料,比如哪些人是恐怖分子,哪些可能是闹事的足球流氓等等,我们会详细录入。这样,当他们试图进入奥运场馆时,人脸识别系统会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一举‘揪’出他们,把危险关在门外。” 马昕说。
据介绍,该系统自去年9月起已投入运行,被应用在北京站、北京西站和地铁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交通场所,还将在年内安装到北京的 500多家商场,做进一步调试和检测。到2008年,该系统将在奥运场馆全面应用,为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盛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将是百年奥运第一次与人脸识别技术真正结缘。以前的一些奥运会等也曾使用过类似设备,但技术上并不成熟。这套系统将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科技的进步,展现我们为奥运保驾护航的能力。” 马昕信心十足地说。
新能源让奥运场馆节能环保
在展示区中央,几块晶莹剔透的太阳能电池板熠熠闪光,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注意。它们用蓄集的光能点亮了周围一圈灯火,展示了太阳能的威力。
“在奥运场馆的玻璃幕墙建设中,将大量安装新型太阳能光电池板。这是采用钢化玻璃制成的二代电池板,与传统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明显不同,且更有优势。” 一位女士介绍说,这样的电池板生产成本显著降低,拥有玻璃的透明度,更加美观,而且灵敏度极强,能够实现全光谱吸收。 “ 即使只有微弱的月光,新型太阳能电池板也可以照常发电。这项技术一旦普及,那么我们外出时将不再受供电制约,带上几块电池板,就可以自建一所家电齐全的小屋了。” 科技人员风趣的讲解引来一片笑声。
放眼望去,太阳能在奥运场馆中的利用比比皆是 ―― 造型美观的太阳能草坪灯、路灯、庭院灯,不但实现了自动光控,节省了电力和人工,而且将环境装点得多姿多彩;伫立街头的太阳能公交信息厅,可在连续阴雨 1 周以上的时间里保证供电,为人们提供公交线路查询等服务 ……
“会喝水的地砖”是奥运新材料展示中的另一个亮点。四个水龙头中水流急速泻下,哗哗地冲击着下方的四块砖材,而这些神奇的砖却毫不积水,转眼就将表面的水流 “ 喝” 下肚去,并同步地渗流到了砖下的水池中。用手一摸,整块砖竟然干爽如初。
“这是我们研制的生态沙透水砖,采用成本低、无污染的风积沙加工而成,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仁创科技集团副总裁汪斌不厌其烦地为一批批参观者讲解: “ 它可以把雨水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可以消除洪涝积水,既防止水患又便利交通;还可以废物利用,科学治沙。 ”
据介绍,这种 “喝水砖” 目前已经在奥运丰台垒球场、奥运水系清洋河、奥运交通指挥中心办公广场等奥运场馆建设中大量应用。 “可以想象,当奥运盛况向全球直播的时候,如果遇雨而我们的地面干爽清洁,那将是对 ‘ 科技奥运’多么有说服力的展示! ” 摸着神奇的地砖,来自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参观者孙丽同学由衷地说。
不烧汽油、用途多样的燃料电池场馆车,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保持室内冬暖夏凉的生态型呼吸遮阳幕墙 …… 徜徉在展区,奥运新能源的利用令人大饱眼福。
高智能让奥运交通畅通无阻
在模拟的北京奥运交通指挥中心大厅展区,智能交通电子警察打着标准的交通手势,指挥现场人群疏散。指挥调度大厅设有98 面 80 英寸 显示屏组成的大屏幕,对全市快速路和主干道系统交通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还可利用计算机远程控制交通信号灯和室外显示屏,对城市主干路、快速路、高速路交通流量、流向进行控制、诱导,均衡交通流的分布。
“屏幕上的红点是什么?” 面对“奥运场馆行人仿真实验” ,记者颇为好奇地问。“它们代表奥运场馆周围行人的运动轨迹,到奥运会时,你就能看到红点变成‘官员 ’ 、‘运动员 ’、‘ 记者’、‘游客’ 在屏幕上走动了。” 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史建港说。
据介绍,仿真实验是把奥运专用道、场馆及公交车站的行人交通进行计算机仿真。从红点的密集程度不难看出,奥运期间存在巨大的交通压力:许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来京,来自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奥委会的贵宾近 5000 人,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 1.6 万多人,技术官员 2800 多人,国际奥委会规定持证媒体 2100 人,还有部分非注册媒体及赞助商的客人 4 万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近 10 万名,观众更达到几百万人。
据专家预测,仅奥林匹克公园赛事高峰日观众流量就将超过 40 万人次,相当于王府井平时客流量的 4 倍、节假日流量的2 倍。届时北京市出行人数将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而奥运交通仿真系统将通过典型三维场景和定量化的数据,直观展现明年奥运举行时密集的交通现状,分析、测试各类交通组织方案效果。
有关人士介绍说,奥运期间,这套仿真系统会根据人员流量、密度寻找最有效的疏散方案。比如五棵松体育馆比赛结束后要疏散人群,屏幕会立刻显示出他们预测出的两种方案,一是宏观的交通疏散方案;二是针对拥挤的关键点,提出的相应微观解决措施。记者看到,此时大屏幕上三维仿真图出现了一团火,原来是在进行假想火灾现场仿真疏散演示。难怪科技人员称这套系统是 “ 交通安全预报 ” 。
科技奥运的每一细节都与我们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上至翱翔九天之外的奥运小卫星,下至交通指挥系统 …… 漫步展区,我们惊喜地发现,科技奥运就在我们身边。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