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与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格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泥石流次声报警器”投入市场,服务于山区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
命名为DFW-ⅠⅢ的泥石流次声报警器,是根据山地所研究员章书成多年研究和相关专利,在科技部等单位资助下研发的同类型号第三代产品,具有报警、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等功能,操作简便、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目前已投入生产。
泥石流次声报警器主要依据是:泥石流在形成和运动过程的声发射信号中有次声成分,这种次声成分为确定性信号,速度约为340米/秒,远大于泥石流运动速度,几乎不衰减,以空气为介质传递,使报警器能在泥石流到达前率先捕捉到次声信号,并在10公里以外发生泥石流时发出警报,为防灾减灾赢得宝贵时间,有效避免重大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泥石流次声报警装置于1995年~2002年成功警报了云南省蒋家沟暴发的50余次泥石流。2002年10月,获国家发明专利,在国内和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据了解,该型报警器第一批共40套产品主要以试用和合作研究的方式赠送给国内外有关单位,特别是我国西部贫困多灾山区,正在当地减灾防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国内外试验和应用,成都山地所专家和国外同行已逐渐认识到次声报警装置在灾害报警中的优势,正积极从事将其应用于其他灾害报警的研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