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关于拐卖儿童该受严惩的消息刷爆微信朋友圈和微博,追溯这个话题的源起,不少网友认为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纪录片《守护成长呵护未来》第一集《丢失的孩子》是一个重要的“引爆点”。对于社会上的这种呼声,法学界、社会学界则多从专业角度提出反对意见,媒体方面则认为网民情绪过于激烈。
我们暂不论此呼声的对与错,就拐卖妇女儿童这一行为来说,加强相关法律保护与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也此经关注过儿童打拐事件,2014年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拍摄的“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道出了被拐孩子父母的心声,也暴露出我国打拐记住的漏洞。
DNA数据库成主要打拐手段
我国打拐、防拐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建立DNA数据库,倡导在新生儿申报户口时,采集DNA信息。当被拐儿童申报户口时,采集的DNA数据与公安部的打拐数据库自动比对,就能很快确定是否被拐儿童和其真实身份。
“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于2009年4月正式成立,正式建立了即我们通常简称的全国打拐DNA数据库。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由建设管理和维护运行的以打拐为主要目标的DNA数据库。
公安部要求对下列五种人员必须采取血样,并将采集到的DNA样本数据录入数据库:已经确认被拐卖儿童的亲生父母;解救的被拐卖儿童;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卖的儿童;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儿童;自己要求采血的失踪儿童亲生父母。
在这个“国家寻亲平台”上,浩如烟海的DNA信息自动检索比对,重合的信息会自动跳出,这一过程叫“DNA盲比”。当这种信息检索碰撞出“火花”,就有可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团圆。
视频监控是打拐的第一利器
如果说DNA数据是帮助失散妇女儿童寻回亲人的办法,那么在孩子丢失的第一时间如果能找回来,则可以减少很多家长与孩子的痛苦。视频监控在孩子丢失的第一时间让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能迅速掌握拐带人的信息。随着视频监控技术越来越发达,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快速找到孩子,确认其位置,或者将拐带人的信息进行监测跟踪,提高办案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智能防拐,智能手环、脚环先人一步
以上两种办法可以说都是在孩子丢失后才会采取的办法,DNA数据库虽然是倡导儿童在申报户口时就加入到库中,但目前条件有限,一般是自愿原则,只有在孩子确定丢失后才会采取此措施。而自行要求加入DNA数据库也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让不少家长望而却步。等事情发生挽回不如事先进行预防,DNA数据库办法虽好,但效率不够高。先人一步,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兴起,智能防盗手环、脚环、儿童智能手表等既方便又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孩子丢失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又不必花太多的钱。
结语:孩子始终是父母的心头肉,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防止儿童拐卖,首先家长得多留一个心,不要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其次是利用大数据安防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打拐,最后加强法律规范,只有从源头上治理,杜绝买方市场,才能有效打击拐卖儿童案件的发生。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