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今天刊文称,中国逐步崛起为自动化中心,打破了有关机器人和全球经济的许多假设,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经济的重大转型。
着力发展自动化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如今,这个制造业大国却准备将许多工作交给机器人来处理。
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去年的销量还是实现了54%的迅猛增长。这一繁荣景象表明整个行业欣欣向荣。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的统计,中国明年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将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逐步崛起为自动化中心,打破了许多关于机器人和全球经济的假设。
经济学家往往将自动化视作发达国家避免工业企业流失的一种方式,甚至可以借此重新夺回已经流失的企业,因为这一趋势的重点是降低劳动力成本。这一动力已经消失。相反,在亚洲、非洲和拉美的前沿市场,机器人正在逐渐取代人类从事各种工作,导致建设新工厂带来的就业效应大打折扣。
中国的这一趋势源自多项经济因素的共同推动。尽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仍然低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但这一指标同样也在快速增长。这便压低了很多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的积极性。而新的机器人技术成本不断减少,使用难度也日益降低。除此之外,无论工厂设在哪里,很多在中国增长迅猛的行业(例如汽车制造)往往都会高度依赖自动化生产技术。而在电子行业等看重精细化运作的领域,很多工作也只能由机器完成。
华盛顿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经济分析师亚当斯・内格尔(Adams Nager)说:“我们认为中国只会生产价格低廉的小零件,”但这并非他们的重点。他认为,中国正在逐步降低服装生产等依赖大量劳动力的行业,转而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领域,例如钢铁和电子等以自动化为推动力的行业。
中国的重大转型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趋势与世界其他地方并无太大差异。然而,这一趋势在中国的兴起却标志着一场重大转型。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可以利用工业化孕育大量的就业增长,从而帮助其超越众多富裕国家。而中国则是其中之一。倘若自动化趋势延续下去,就业增长就有可能放缓–尽管这一现象在中国尚不明显。
国际机器人协会估计,去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22.5万台,同比增长27%。全球主要市场的机器人销量都在增长,其中半数源自亚洲。但中国的表现却尤为突出,2014年机器人销量高达5.6万台。
该机构认为,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将会继续繁荣,原因之一在于那里的“机器人密度”相对较低。中国每1万名工厂工人对应约30台机器人,而德国的这一指标却高达中国的10倍。
“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乔治亚理工学院机器人实验室主管亨里克・克里斯滕森(Henrik Christensen)说,他还补充说,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公司都在中国积极设厂,满足该国对新设备的大量需求。
Adept Technology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机器人制造商,该公司首席业务开发和战略官特里・汉农(Terry Hannon)表示,他去年在一个中国展会上看见了400家新成立的本土机器人制造商,这着实令他吃了一惊。富士康便是这些新秀中的一员,该公司已经宣布将生产和安装数千台机器人,以便为苹果iPhone和其他产品提供组装服务。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热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多项因素使然
无论供应商是本土公司还是西方企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快速普及都掺杂了一些自尊心的因素。“中国人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往往因为质量问题受人诟病。”苏黎世机器人公司ABB Robotics营销和销售主管史蒂文・怀亚特(Steven Wyatt)说,“他们希望能底气十足地说,’我们使用的机器人与欧美国家相同。’”
这也正是中国政府力推自动化趋势的原因之一。2013年,中央政府制定了一份发展计划,希望到2020年至少建成3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机器人制造商和8个分包商集群,并在本土的高端机器人市场占据45%的份额,同时将机器人渗透率提升到每1万名工人对应100台机器人。
有人认为,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将会引发从众心理,并刺激误导性开支。“如果你把资金给了能力不足的公司,那就会排挤最具生产力的企业。”长江商学院教授、大疆创新董事甘洁说。
与此同时,没有多少证据显示机器人会对就业产生太大影响。中国2014年的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0%,该国今年仍准备创造至少1000万个就业岗位。
工厂主认为,他们广泛使用机器人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中国寻找年轻劳动力的难度日益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往往不愿从事生产线工作。一些电子企业表示,他们每月的员工流失率甚至高达20%。
此举反而会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产生影响,因为那些离开中国寻找低价劳动力的企业将会在这些国家扎根。
浙江瑞安硬质合金刀具有限公司经理陈正宵(Chen Zhengxiao,音译)表示,该公司并不是因为考虑劳动力成本才决定使用更多机器人的。“用手触摸产品会产生质量问题。”他说,“精度无法得到保证。另外,机器人处理这一流程的速度也更快。”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