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浓度何时、何地最高,谁污染了我们的空气?打开电脑即可知晓;哪些工厂在偷偷排污?不需要再派人一家一家去查,它们已经在系统里被红字显示,自动现形!这些,都是物联网的功劳。记者了解到,由南京邮电大学与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打造的“智慧协同混合域生态环境监控服务系统及应用”项目,日前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PM2.5监测点覆盖全省
各地实时浓度一看便知
在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国家科技园的楼顶上,有一根高高竖起的金属杆指向天空,杆头戴着一个圆圆的“帽子”,杆底连着一个一尺见方的金属箱,箱体朝外一侧有控制面板,上面显示着各种数据。“这是我们的PM2.5实验监测点,杆头装的是采集PM2.5数据的传感器,通过金属箱进行处理后,汇总到物联网国家科技园内的大数据中心。”南邮物联网科技园的专家告诉记者。
类似这样的PM2.5监测点,全省各地共设置了72个,南京中华门、草场门、山西路等地均设有监测点。各监测点采集的数据经大数据中心汇总分析后,显示在科技园一楼展示大厅的“智能环保智慧服务平台”上。记者看到,在7月15日―16日的24小时监测图上,15日20时的PM2.5值最高,达85;16日8―9点最低,数值为16。
工厂排污口装上传感器
数值超标将“标红”报警
PM2.5只是这套系统监测的内容之一。除空气环境外,它还集成了水环境、土壤、固体废弃物、重点污染源、危险辐射源等八大方面的监控功能。
以“重点污染源”监控为例,全省所有重点排污企业均被纳入系统,“2008年太湖蓝藻爆发期间,到底是哪些企业排污,环保部门要派人一个一个企业地去找去查,非常不方便,有的企业还制造假象逃避检查。现在,企业排污口都通过传感器连接到数据中心,是否有污染一目了然。”记者在监控图上看到,每个企业名下均标注了废水、COD(含氧量)、总磷、总氮等数值,超标数值将被“标红”,不懂环保的人也可以一眼看出数据超标。
这套系统是如何做到让污染物“无处匿形”的?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朱洪波教授说,这是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全新应用。首先是对连接对象状态的感知,主要通过各种传感器实现;然后将传感器等进行网络化连接,并通过多终端协同传输,以实现传输效率的最优化;三是将采集的数据送到大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实现对环境的管理、控制等。
上百种传感器应对复杂环境
水下机器人监测太湖蓝藻
传感器的研发和应用,是环保物联网得以成形的一个关键。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对环境的感知”,我省在13个地市布置了20万个监测点,遍布各种复杂的环境,使用了上百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例如在无锡太湖蓝藻的监测上,还用上了水下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这些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技术传输到大数据中心,让环保人员“监控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以前,发现某个工厂偷偷排污,要派人上门去查处。现在,这套系统还可以做到‘反向控制’。”物联网专家告诉记者,智能监控平台可与供水、供电等系统连接,一旦发现污染超过规定值,即立即掐断供电或供水,使排污企业付出极大代价。“当然这只是提供一种技术上的可能性,具体实施的话,还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该专家说。
如果装在野外或污染企业排污口的传感器遭到人为破坏怎么办?物联网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尚无法应对人为破坏,但系统会每天“自检”,确认每个传感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立即派人前去检查。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