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城市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

2015年12月19日,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2015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层论坛”在中央党校育园楼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和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办。

23.1.jpg

“2015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层论坛”现场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时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伍浩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下一步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进一步深入研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大数据等给城市发展和管理带来的重大变革,以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抓手,大胆改革和创新,大力推进各领域智慧应用,助力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公共服务。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使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城市感知更透彻,让城市管理更精准,让城市运行更智慧,让发展更安全,让人民更幸福。

建设智慧城市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巡视员兼副局长秦海指出,中国现在的智慧城市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实现四个结合,即与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五大理念相结合,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相结合,与现在的信息通讯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相结合,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在圆桌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泛华集团董事长杨天举、中信国安城市运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成波围绕五大理念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分别谈了自己的理解。

王家耀认为,智慧城市首先要解决思想思维上的创新问题,要根据当前的“互联网+”战略、大数据战略等国家战略背景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式;同时,要解决好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运营方式创新等问题,否则就有可能“穿新鞋走老路”。

卢卫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涉及“三多”,即涉及部门多、各种元素多、利益冲突多,必须注重协调,和谐一致,配合得当。他提出了两个解决问题的角度,一是政府、企业、网民、市民等要定位好、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二是城市要做好产业协调、企业协调等,不能做一些这个城市根本不适合做的东西。

易鹏认为,当前,智慧城市如果要开放,首先要明确政府的边界,要破除既得利益的门坎、稀释既得利益的比重,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其次要明确大数据的边界;另外还要选好开放的角度,要用市场角度把数据资源挖掘出来,用得更好。

杨天举认为,智慧城市是一个大概念,涵盖生态城市、绿色城市、低碳城市等,需要“大家同唱一首歌,一张蓝图画到底”。成波认为,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打破部门利益、实现数据共享,最终要解决的是人的思想问题,要从多个角度让共享相关方共同看到共享之后能够达成什么样的好效果,推动问题一步一步解决。(新华)

建设智慧城市利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迫切需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不断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应运而生。

“如何创新地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智能技术手段,特别是通过智慧传感和城市智能决策平台,来解决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迫切命题。”中央党校副校长黄浩涛说,“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城市的本质、城市发展目标的定位、城市功能的培育、城市结构的调整、城市形象与特色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伍浩认为,城市记忆着昨天,承载着今天,也创造着明天,它不仅是经济增长和财富创造的大舞台,也是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播的先行者。“工业化加速城市发展,信息化将深刻改变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历史性的机遇,也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伍浩表示。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忠玉指出,智慧城市既是承载大数据、互联网+落地实践的载体,也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肥沃土壤,更是实现信息惠民的重要途径。

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认为,城市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智慧城市是高质量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是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社会管理、普及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智慧城市的兴起,是全球信息化发展高级阶段的产物,也是我们城市信息化建设发展高级阶段的产物,建设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新华)

建设智慧城市要立足国情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先要解决“怎么看”,才能明确“怎么办”,要认清我们当前所处的位置。

中央党校副校长黄浩涛指出,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还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存在着试点失范、政出多门、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风险突出、思路不清盲目建设等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伍浩认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首先要搞清它的定位、目标和重点,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进行综合考量。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巡视员兼副局长秦海指出,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必须有宏观的眼光和微观的细致,明确它的区位优势、发展优势和比较优势,这样才能使智慧城市更加贴近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会长、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彤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当前国家面临的发展阶段的现状,离不开以人为本和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必须立足国情,不能照抄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和做法,也不能眼睛只单纯盯着高科技的硬件措施。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提出了“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概念,认为我国智慧城市核心是要解决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现实需求问题,而不是学国外看起来非常花哨的所谓数字化场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认为,智慧城市建设要直面现实,正视我们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由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客观性,不能离开数字城市谈智慧城市,要充分认识到智慧城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任务,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新华)

23.2.jpg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建智慧城市不是对城市打“新技术吗啡”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对城市局部打一针“新技术吗啡”,也不是对城市进行的大规模新技术应用试验,而应该是围绕提升城市系统服务和人的宜居性而进行的城市改进。

    2023年8月20日
  • 5G为智慧城市注入新动能

    专家认为,未来,智慧城市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将形成互动新生态,智慧城市的交互性将迈上新台阶。在智慧城市技术不断革新的同时,针对科技设备和数字空间的设计、运营、维护、培训、管理等全流程服务将成为重点。

    2024年2月11日
  • 2022智慧城市白皮书发布

    日前,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工业大数据分析与集成应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联想集团共同编制的《依托智慧服务共创新型智慧城市――2022智慧城市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

    2024年2月8日
  • 智慧城市建设迈向创新发展新时期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智慧城市发展获得关键推动力。在“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大会・长沙”上,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可以借助数字经济的力量,更加有效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带来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未来。

    2024年3月13日
  • 智慧城市万亿级蓝海赛道机遇何在?

    工商业的发展,为人类居住历史增添了“城市”这一全新的选项。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市”,到13世纪地中海沿岸星罗棋布的都市,风格迥异的城市为身处不同时代的居民提供了栖居之地。仅在中国,城市就以不到6%的土地面积,维持着近一半人口的日常生活。

    2024年2月22日
  • 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与认识

    智慧城市的理解与认识 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以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为目标,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智慧城市的…

    2023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