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在重庆警察学院学生创新实践场地上,一款全新夜间勤务巡检机器人,正在预设的巡逻路线上行驶,验证实战效能。这款“夜巡利器”正是来自重庆警察学院的一支学生创客团队“雷电工作室”自主研发的系列警用夜勤机器人。
聚焦实战,解锁关键核心技术
巡检机器人在很多城市的街面上已屡见不鲜,通过事先设定好的路线参数和轨迹编码,就能实现机器人的固定巡逻检查,然而一旦失去主机控制,这样的巡检机器人就无法自主规避障碍。夜间复杂环境中执行巡检任务,也一直是智能机器人在警务实战中的一大应用瓶颈。
团队紧盯实战警务需求,将对科技的热爱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战斗力。经过不懈地艰辛探索,最终攻克夜间复杂环境下机器人智能导航和巡线避障等核心技术难点,自主研发了多款形态大小不一的全新警务机器人。
引入仿生,助力迈向智慧警务
“探访自然,假以多足敏捷爬行的蜘蛛,借以声呐巧妙避障的蝙蝠,大自然给予了我们太多的惊喜与赞叹。”刘瑞熙说,将仿生技融入警用机器人的设计思想,可以助力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型。
通过团队的协作努力,步态灵活的“狼蛛”机器人和“力拔山兮”的巡检机器人同时问世。最小的多足机器人只有手掌大小,重量仅一听可乐。
该系列警用机器人在仅使用机载视觉、机载算力的情况下,实现了夜勤复杂环境中感知事物、动态避障、轨迹记录等功能。“我们让机器人能自主感知世界,灵活调用自身结构进行动态避障”团队成员李智东说。该系列警用机器人可运用于侦察、安保巡逻等重要执法场景,不仅能延伸应用领域、提升作战效能,还能进一步增强实战单位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谈及未来应用,团队负责人刘瑞熙认为,在镇暴处突任务中,机器人可以协助警务人员更好地控制目标,降低人员伤亡风险;在日常勤务场景中,机器人也可对周边环境进行快速监测,并及时向指挥中心汇报情况。
科技创新,展露警院新生力量
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团队独立自主完成从概念提出到图纸设计,从硬件结构到算法编写,从实验测试到系统优化的系列产品落地全过程。
团队相信,随着技术迭代的加快,警用机器人的应用有望优化“立体防控”体系,实现警用机器人平战结合,降低公安干警工作强度,达到减少工作风险,解放警力,服务群众的终极目标。
据悉,该团队在此方向上已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直接相关的成果包括国内外科技刊物录用论文3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报8项,软件著作7部。其中,团队负责人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大二学生刘瑞熙,协助负责人为同专业大一学生肖雨欣及经侦专业大一学生李智东。学警和创客肩负的双重责任,让团队在警用智能领域有更强的觉知能力。“未来我们会在此方向发展征程上不断前行,再立新功。”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