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一直以来,电磁波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在反恐维稳、重大安全等全球各公共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智能感知天网的不断完善,但是其防范能力仍然达不到安检级别,对无法强制安检的公共区域的未知风险仍然难以做到提前预警。如今,随着新兴电磁技术太赫兹与毫米波不断突破,现已经开发出具有安全监测能力的“透视眼”,实现了安检系统数据级集成,使得该类技术深入融合并应用在安检领域已成为现实。
当前,主流安检手段是在机场等重要场所由手持安检仪的安检人员或设置安检门、安检通道进行强制检测,其局限性在于,它高度依赖于所在位置、检测设备、安全检测主客体人员之间的合作。比如医院、商场等场所,并不适合强制安检,但是这些场所人员密集,一旦发生暴恐行为后果难以想象。随着图像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安检门、安检人脸识别系统等一体化安检系统逐渐投入使用,大幅提高了安检速度和精度,实现了安检系统的功能升级。然而这种嵌入式的集成实际上仍然是安检系统和人脸识别系统的硬件组合,并未实现数据级的融合应用。所以,如何将新型安检需求进一步整合,与新兴电磁技术太赫兹与毫米波进行深度集成和应用,实现对开阔地区流动人员的安检和实时预警,结合图片对比进行身份识别、轨迹描绘和区域控制,也是当下正流行的研究热点。
1、毫米波和太赫兹技术
传统的手持安检仪、安检门等采用的电磁场、X射线和X射线背散射等技术,因其工作原理必须依赖有人值守式的强制安检,远远无法满足上述需求。而要实现人体安检设备的非接触式乃至隐蔽应用,对安检设备而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设备的被动式、非接触式和快速成像。因此在电磁波家族众多成员里,能够被动式探测人体危险物品并成像的只有两个频段:太赫兹和毫米波。
毫米波,是指频率在30GHz~300GHz之间的电磁波。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100GHz~10THz之间的电磁波。这两段电磁频谱处于传统电子学和光子学研究频段之间的特殊位置,二者存在部分频段重叠,过去对其研究以及开发利用都相对较少。近年来其特性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安检领域,比如毫米波较短的波长可以有效减少器件尺寸,在成像方面可以有更高的分辨率。而太赫兹的高分辨力、透视性、安全性和瞬态性,结合被动成像技术可以实现更好的探测效果。而且这两个频段都可以实现被动检测,接收人体对外辐射,对人体安全无害。
2018年,民航局颁布了《民用航空毫米波人体成像安全检查设备鉴定内控标准》及《民用航空毫米波人体成像安全检查设备违禁物品探测能力测试程序》,正式将毫米波人体成像设备纳入中国民航安检设备清单,中国由此成为全球第三个、亚洲第一个独立颁布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标准的国家实体。同年,国内多家厂商和科研机构推出了应用级的太赫兹安检仪,“无辐射、无感知、无触摸、无停留”的人体安检新概念正式登场,标志着毫米波和太赫兹这两大电磁领域最前沿的新兴技术已经进入安检应用阶段。可以肯定的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毫米波和太赫兹是打通电磁人体安检和人像识别安防两大领域,实现数据级融合应用的最佳选择。
2、存在哪些问题
如今,被动式太赫兹/毫米波人体安检仪产品已经逐渐研发完成并向应用迈进,要实现人体安检和人脸识别的软硬件集成和数据融合,其体积、成像、探测距离等核心技术已经实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国内被动式太赫兹/毫米波安检仪普遍处于样机测试和立项阶段,尤其是对于“天网”监控摄像机式的挂杆应用来说,还存在成本高、体积体重较大、成像分辨率、报警准确率距离大数据应用还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在过渡阶段可以通过落地式放置、后台人员远程值守等方式来实现综合应用,从长远来看,仍然需要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早日实现“天网”图像式的成熟规模应用。
结语:
随着太赫兹及毫米波安检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后安检设备的小型化、无感化和高分辨率、高灵敏度技术将不断提升,与人脸识别等视频图像大数据系统实现数据融合后的跨维智能化应用已经成为现实。积极探索开展电磁技术在安全领域的深化应用研究,开展电磁技术在安全领域甚至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将成为必然趋势。当前,在深度融合“电磁探测+人脸识别”,打造安检级视频安防应用方面的技术难关已被攻克。相信随着新的融合需求的发现和提出,必将加快应用级产品的研发落地和规模应用,建立属于“太赫兹和毫米波”的新型生态。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