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VR开启汽车智能座舱新入口

在寻求汽车差异化的路上,智能座舱成为车企争相竞逐的焦点。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已超过50%。在硬件、软件、操作交互三大部分构成的智能座舱的重要元素中,操作交互方式作为执行人机交互任务的“按钮”,直接影响了汽车用户的体验。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在寻求汽车差异化的路上,智能座舱成为车企争相竞逐的焦点。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已超过50%。在硬件、软件、操作交互三大部分构成的智能座舱的重要元素中,操作交互方式作为执行人机交互任务的“按钮”,直接影响了汽车用户的体验。

如今,在屏幕交互、语音交互和手势交互已经在汽车领域成熟应用落地的前提下,车企在交互方式创新方面下足功夫,AR/VR和全息显示等技术成为车企探索的新方向。

全息显示“上车”处于商业化初期

AR/VR开启汽车智能座舱新入口

本月初,吉利科技集团第二次投资浙江棱镜全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棱镜全息”),早在2019年吉利就已投资该公司。

全息显示成为吉利、奔腾对智能座舱押注的全新交互方式。2021年,两个品牌分别发布了全息智能交互系统,其中奔腾T77搭载的是3D全息智能控制系统,车载语音助手“活在”六边形内凹式格栅中,能够实现语音控制空调、天窗等设备并实现互动。同年,吉利汽车发布了“AID-全息空中智能显示系统”,能够在车内实现无介质、任意物体全方位立体影像化,展示出全彩裸眼3D影像,让用户从各个角度都能感受到浮在屏幕上的真实效果,还可实现空中交互功能。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智能座舱的交互讲究极简、高效。”棱镜全息创始人许敏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汽车在激光雷达、电池、芯片、自动驾驶等新型技术的加持下,延伸出交通属性之外的更多属性。智能座舱以服务好用户为终极目的,需要更加人性化。AID(Aerial holo Intelligent Display,全息空中智能显示系统)这种新型交互方式就是智能座舱不断进化下的产物。

谈到全息显示在智能座舱的应用特点,许敏认为,全息显示交互更加讲究效率、极简、美观,更加符合用户不断提升的审美。首先,相比普通显示屏幕,AID是一种无屏显示产品,不占用车内空间;其次,物理屏幕是二维显示的呈现,全息显示技术是三维显示技术,有望替代屏幕在智能座舱使用。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智能座舱交互方式由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知觉等五感延伸出来。VR/AR/全息技术等交互方式更具有沉浸感,能更好地展示数字化带来的智能体验,未来在智能座舱使用场景下有非常大的探索和应用空间。

许敏介绍说,目前公司提供的全息产品和解决方案已通过车规级认证,具备量产条件且已实现规模化量产,产品商业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目前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可以接受AID的价位,而且未来它的成本仍然有进一步下探的空间。

不过许敏也坦言,全息空间显示技术“上车”正在商业落地初期,还有很多呈现形式,需要经过不断迭代和发展。“我们的产品属于光电一体化设备,未来会向更轻量化、更高集成度发展,影像呈现效果也会不断升级。”许敏说。

AR或率先在智能座舱中批量应用

在全息、AR、VR三类智能座舱互动技术中,以AR-HUD产品为代表的AR技术最为成熟,已经在多家车企的智能座舱中批量落地。

据了解,AR-HUD可融合虚拟图像与现实环境,实现HUD虚像与道路实景结合的效果,有助于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提高驾驶体验舒适性,应用规模迅速增长。国际海通数据显示,2021年AR-HUD前装搭载量突破5万辆,搭载AR-HUD 的车型不断增加,如红旗E-HS9、奔驰S级系列、大众ID系列、飞凡汽车等。其中,奔驰S级于2020年率先发布了AR-HUD(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系统)技术,令导航信息与实际路面信息叠加,导航信息的显示更为直接且易于理解。今年,华为的AR-HUD也已经应用在飞凡汽车的智能座舱中,该交互方式采用硅基液晶投影,可以帮助驾驶员在视野前方显示导航、路线、速度,以及充电站等环境位置信息。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汽车行业特聘研究员鹿文亮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座舱交互方式是在保证驾驶安全的前提下,提供丰富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鹿文亮表示,十分看好AR显示技术在智能座舱的应用,因为驾驶员需要把视线放在路面上,看近处和远处有焦距差,AR-HUD可以将AR信息和实景融合在一起,驾驶员可以在保证安全驾驶的前提下获取丰富的信息。

AR技术率先“上车”,车企开始了AR/VR设备的探索。去年,蔚来联合NOLO和Nreal两家XR设备厂商打造车载专属VR头显和AR眼镜,实现了VR设备“上车”,用户在购买蔚来汽车时可以选配AR眼镜或者VR一体机。

NOLO CEO张道宁早前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十分看好“汽车+VR”融合发展的前景。“‘汽车+VR’的想象空间非常大,但还需要迈出第一步,再稳步发展。”在张道宁看来,VR可以优先赋能停车、在车内等待等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的日活用户,平均每天有将近1个小时是停车状态,在这段时间内,用VR做一些社交内容,或者是简单地看剧、看电影,都非常有意义。”

一家国外公司Holoride一直专注于车载娱乐体验,它推出的车载VR平台可以让乘客在车辆行驶中享受完全跟随车子移动的VR娱乐内容,为乘客带来了有趣的娱乐消遣方案。鹿文亮也表示,与AR技术作为驾驶系统的辅助技术不同,VR在智能座舱的应用更多是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更好地服务乘客的娱乐需求。

多模态交互将是智能座舱未来方向

目前,智能屏幕、语音交互、手势交互已经成为主流汽车品牌选择的交互方式,得到了深度的挖掘和发展,同一项技术也能各具品牌特色。

语音交互已经成为主流汽车品牌智能座舱的标配,吉利、长城、广汽传祺等品牌支持不同音色的切换,不少品牌还打造品牌专属语音助手。例如小鹏汽车搭载了语音助手小P,具备全场景语音功能,支持30秒连续对话。欧尚Z6还发布了全场景智慧车外语音互动,用户不方便打开后备箱时,只需说一句“小欧,打开背门”;当用户发现车位太窄,还可以直接说“Z6把车开出来”。

在屏幕交互方式上,汽车企业已经成熟运用屏幕“点亮”智能座舱。上个月刚刚发布的理想L9实现了全车的五屏联动,驾驶位前方的全彩HUD代替仪表盘、Mini LED的多点触控安全驾驶交互屏、3块15.7英寸1600万色车规级OLED屏幕科技感十足。威马的车窗智能交互,可以在用户靠近时感知并识别身份信息,在车窗上显示问候信息、续航里程、行程安排以及路线推荐等信息。

在手势交互方面,理想L9实现了三维空间交互,3D ToF传感器配合融合算法实现手势交互。Wey摩卡车型支持车外通过手势控制汽车点火、前进、后退、暂停和熄火等功能;而用户在长安福特EVOS智能座舱中,比划出“嘘”手势即可全车静音,比划“OK”手势可以实现播放歌曲,比划“V”手势就可以控制中控屏分屏显示。

汽车产业界人士早前就曾预测,智能座舱交互方式将呈现出愈加多元和丰富的发展趋势、百花齐放。地平线首席生态官徐健就曾表示,在智能汽车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再到自动驾驶,以及人机交互和智能汽车海量应用,其差异性由下而上逐渐增加。

语音、屏幕、手势、VR、AR和全息显示,诸多交互方式中哪一个更适合智能座舱?产业专家认为,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产业界认为,未来智能座舱的交互方式没有“顶配”,只有“选配”。

“未来的智能座舱一定是多元化互动方式交织在一起的,屏幕、语音、手势或者还有VR/AR/XR等。”原诚寅认为,未来的智能座舱交互方式最理想的方式是自定义,同一个车型也可以做到“千人千面”,用户可选配不同的交互方式。

没有完美的交互方式,只有最适合的场景。鹿文亮认为,智能座舱在安全的前提下,便捷性和丰富性是先决条件,不同交互方式适配不同的场景,例如,导航场景下,AR技术更合适;娱乐的场景下,VR技术更合适。多模态交互是未来的方向,根据车辆的不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便捷高效的交互方式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