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为更快速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政府鼓励推动传统停车场向智慧停车场改造的同时也与各企业加大合作,促进智慧停车场的建设,国家相继出台支持智慧停车发展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受益于政策激励和跨界布局,智慧停车产业迎来了发展新方向,各地停车设施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升级后的停车场拥有更强大的管控力,并有效缓解了停车压力。
1、政策历程
智慧停车能够实现停车位资源的实时更新、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一体化,实现停车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停车场利润的最大化和车主停车服务的最优化。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十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国家对智慧停车行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到“加快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的变化。

“十五”计划(2001-2005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倡: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要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规划明确了要加强停车场等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到“十四五”时期,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建设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2、国家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自2012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智慧停车行业的发展政策。截止2021年6月,我国国家层面的智慧交通方面政策汇总如下: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重点内容解读 |
政策性质 |
2012 年11 月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国家智慧城市(区/ 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 |
列明区/ 镇智慧城市试点的指标体系。包括城市整体交通智慧化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包含公共交通建设、交通事故处理、电子地图应用、城市道路传感器建设和交通诱导信息应用等方面情况。 |
支持类 |
2015 年8 月 |
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七部门 |
《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
在智能化停车建设方面大力推动智慧停车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等高新技术的应用,积极引导车位自动查询、电子自动收费通行等新型管理形态的发展,提高停车资源的使用率。 |
支持类 |
2016 年1 月 |
发改委 |
《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近期工作要点与任务分工》 |
从规划、细则、财政支持、停车资源、停车数据库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要求。 |
支持类 |
2016 年2 月 |
国务院 |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
提出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
支持类 |
2017 年2 月 |
国务院 |
《“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
提出提升交通发展智能化水平,促进交通产业智能化变革;促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强化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加强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
支持类 |
2017 年9 月 |
交通运输部 |
《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 )》 |
提出进一步加快城市交通出行智能化发展;鼓励规范城市停车新模式发展;鼓励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单位、个人停车位等资源错时共享使用,推动智能停车信息服务产品在交通运输行业有序规范发展。 |
支持类 |
2020 年1 月 |
交通运输部 |
《2020 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 |
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条件的10 个以上城市,开展ETC 智慧停车城市试点,在机场、商场、火车站、居民小区等地的停车场推广应用ETC ,提升智慧停车服务能力。 |
支持类 |
2020 年7 月 |
发改委 |
《关于做好县城城镇化公共停车场和公路客运站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 |
强化停车和客运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县城范围公共停车场和公共客运服务资源摸底调查,建立数据库。利用智慧平台提升服务共给保障,加快县城智慧出行、智慧停车等相关信息平台建设,着重推进公共停车资源在夜间、节假日期间错时共享,根据旅客需求灵活设置出行线路,丰富服务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全程出行链。 |
支持类 |
2021 年2 月 |
交通运输部 |
《关于开展ETC 智慧城停车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
加快拓展ETC 服务功能,推动ETC 停车场景应用,选定北京等27 城市作为试点城市、江苏省作为省级示范区,先期开展ETC 智慧停车试点工作。 |
支持类 |
2021 年5 月 |
国务院 |
《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 |
到2025 年,全国大中小城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信息技术与停车产业深度融合。 |
支持类 |
3、国家层面智慧停车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根据智慧停车相关政策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国大中小城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信息技术与停车产业深度融合,停车资源高效利用,城市停车规范有序,依法治理、社会共治局面基本形成,居住社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停车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到2035年,布局合理、供给充足、智能高效、便捷可及的城市停车系统全面建成,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