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为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

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兴未艾,集成电路、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发展的背后,蕴藏重庆市加速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的探索。

  大美山城,活力迸发,处处涌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
  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兴未艾,集成电路、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发展的背后,蕴藏重庆市加速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的探索。
  山水之城,踔厉奋发。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简称“智博会”)举办,并永久落户重庆。连续4届智博会,为重庆带来了大量落地项目,也让创新发展、智能制造融入城市发展基因。借助智博会之力,重庆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重庆为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
  一串串翔实数据勾勒出重庆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经济的生动图景。
  2021年,重庆市数字经济企业达1.85万家,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6.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2%,全市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9.1%和28.9%,全市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17.5%,对同期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1.1%。
  提质升级 产业赋智动能澎湃
  冲压、焊接、涂装、总装……走进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机器手臂灵活伸展,工业视觉识别系统有效运转,数字化生产线提高了企业智能化生产水平。
  智能制造,正逐渐成为重庆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重庆顺应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将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全面深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累计实施4800余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734个数字化车间和127个智能工厂,示范项目生产效率提升到58.9%。
  产业数字化转型背后,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步跨越。重庆已建成5G基站超7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先后落户重庆;成功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重庆)赋能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
  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向纵深发展,重庆大力培育形成工业互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互为场景、互为基础、互为生态的协同应用体系,促进工业互联网向企业各环节延伸。
  远程设备操控、厂区智能物流、无人智能巡检……在重庆,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应用场景,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插上数字化“翅膀”。
  目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已接入西部9个省市、32个二级节点、2802个企业节点,标识注册量累计达125亿,累计解析量达76亿。忽米网、广域铭岛成功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创新赋能 培育壮大智能产业
  在加快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重庆也在加快推进智能产业发展。
  当前,重庆智能产业正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由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的8英寸硅光特色工艺平台竣工,这是国内首个3D-SOC集成技术开放平台,可以面向全球芯片设计企业提供硅光芯片流片服务。在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高精度传感器、工业机器人与精益化、自动化、信息化制造管理系统相互配合,实现比亚迪“刀片电池”量产。
  近年来,重庆聚焦大数据智能化主方向、产业科技创新主战场,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与补链成群“双轮驱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智能产业加速崛起。
  智能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如今在重庆,“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持续发力,一项项智能创新成果接连涌现:取得纳米时栅位移测量技术、汽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等科技成果;突破远程无人泊车等关键技术,开发出C385全新纯电动汽车,推动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突破车规级芯片设计、5G通信射频前端芯片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出车规级导航芯片与模组、智能电控汽车芯片、5G通信射频前端及转换器芯片等,推动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领域产品配套本地化、高端化。
  共建共享 全面打造智慧名城
  道路拥堵,毫米波雷达、无线发射传感器等智能路测设备实时收集路况信息,并传输到智慧交通“大脑”和车辆上,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的交通信号控制;热水器自燃,烟感报警装置迅速响起,工作人员及时到场查看处理;居民打开“渝快办”APP,动动手指就能办理多项民生事务……在重庆,城市变得更智慧、治理变得更有效,“智慧名城”越来越具象。
  大数据智能化,既要为经济赋能,也要为生活添彩。重庆以推动数据“大集中、大融合”为路径,构建“基础能力+支撑体系+融跨平台+典型应用”一体化智慧城市体系,不断优化完善“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
  借助智博会,重庆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道路上蹄疾步稳。城市治理更加高效:搭建重庆市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联动,做到“一屏观天下”“一网统管”;政务信息系统上云率达100%,建成“国家―市―区县”政务数据共享体系,实现数据共享10288类、开放5493类,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人民生活更加便捷,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民生领域应用场景随处可见:建成全市统一的医疗机构数据平台,接入公立医院227家、民营医院17家,基本实现公立医院实时监测全覆盖;实现全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移动支付全覆盖,中心城区公交刷卡及扫码支付占比超96%。
  截至2021年底,重庆累计推动建设425所智慧校园、41家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度假区),建成智慧小区244个、智慧医院57家。
  近者悦,远者来。下一步,重庆将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实现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居民生活、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让数字经济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激发更优“数字生产力”――5G赋能数字经济新趋势观察

    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在稳投资、稳增长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条“大动脉”通畅运行,将为设备赋智、为企业赋值、为产业赋能,激发出更优的“数字生产力”。

    2024年4月21日
  • 哈尔滨出台若干政策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多场景融合应用示范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黑龙江省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推进哈尔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结合哈尔滨市实际,《哈尔滨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于8月24日出台。哈尔滨市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哈尔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并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多场景融合应用示范。

    2024年2月15日
  • 两部门就新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18年,累计制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到2019年,累计制修订3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标准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2024年4月16日
  • 系列政策将补集成电路产业短板 加速关键产品技术攻关

    为推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纲要》落地,我国将针对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和智能传感器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加速多个重点关键产品和技术的攻关,以此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并缩小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2024年7月27日
  • 江西打造10个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支持在公共安全深度应用

    “十三五”期间,江西将重点打造10个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主攻人工智能产品、智能制造装备、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应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服务。

    2024年4月15日
  •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

    《规划》提出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2024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