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命探测装备驰援抗震第一线

9月6日13时20分,在有关方面统一部署下,两款新型生命探测装备运抵泸定抗震救灾一线,由四川消防救援总队安排,协助救援人员探测废墟之中的生命迹象,点亮生命之光。

  9月6日13时20分,在有关方面统一部署下,两款新型生命探测装备运抵泸定抗震救灾一线,由四川消防救援总队安排,协助救援人员探测废墟之中的生命迹象,点亮生命之光。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造成得妥镇山体滑坡与房屋受损较严重。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闻令而动,紧急调度由该所和中南大学联合研发的基于MIMO雷达的人体目标辨识与定位装备和多模融合生命探测仪驰援灾区。5日下午15时参与救援的3人小分队完成集结,连夜驱车前往震中。6日中午12时已抵达磨西镇与当地消防救援力量汇合,争分夺秒投入营救工作。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29日,长沙当地一居民自建房发生倒塌事故。救援人员利用MIMO雷达人体目标辨识与定位装备,成功探测到3名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为后续精准救援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救援人员借助多模融合生命探测仪,通过视音、视频系统深入到废墟缝隙中,确定了2名幸存者被困位置及周围环境,辅助救援人员科学决策、精准施救。

新型生命探测装备驰援抗震第一线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两款新型生命探测装备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复杂灾害条件下生命搜救装备研究与应用示范”的最新成果。基于MIMO雷达的人体目标辨识与定位装备具有探测距离远、定位精度高、识别数量多的功能特点,可以准确搜索定位废墟下被困人员位置,实现多个目标的三维定位,降低了误报率,提高了探测结果的置信概率,使灾害救援现场搜救效能得到提升。多模融合生命探测仪能够综合利用多种传感器对废墟内被困人员进行探测,并将雷达回波、图像和声音等信息无线传输到手持终端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可有效克服单一传感器探测的技术缺陷,提高生命搜救效能。
  “这些功能特性使得生命探测仪特别适用于地震、建筑物坍塌等灾害事故的搜索探测工作。”李震说。
  截至发稿,在两款新型生命探测装备的协助下,消防救援人员正在对震区被困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搜救。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基于RFID和Wi-Fi技术的矿井机车管理方案

    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射频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RND系统主要南阅读器、天线和标签组成。其中阅读器主要读取电子标签信息;天线负责在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标签是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RFID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标识目标对象。

    2024年1月15日
  • RFID人员监控解决方案

    导读:目前的安防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了人防、物防、技防等多方面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录像监视、门禁控制等多方位的安全防护机制。但就人员实时监控手段来说,比较单一,通过录像监视人员活动,其效果更多的体现在事后督察环节。

    2024年1月18日
  • 合肥:无人机实现无人监控禁烧区

    日前,一架无人机在合肥环巢湖大道进行首次飞行,实现无人高清拍摄取证,监控当时秸秆焚烧,并留证。据了解,该无人机首次飞行实现无人监控禁烧区,后台人员会对相机拍摄的高清照片进行分析,获得坐标,如果有白烟或灰烬,就说明有秸秆焚烧行为。

    2024年6月14日
  • 养老院人员定位监控系统方案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加快,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面临着很多老年人安全管理的事宜。针对敬老院等大型公共场所等对于人员的进出管理和智能化区域、定位精确定位、求助报警的需求,目前,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类别的解决方案,从最初的GPS定位管理,手机定位管理,到后来的无源RFID、有源RFID无线射频管理系统,都不同程度的对老人院老年人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得到一些有效的解决。

    2024年1月15日
  • 报警信号的应用可实现那些方面

    报警信号一般指报警发生前或者是报警发生时,由报警的前端设置发送信号到前端控制设备,然后报警的控制设备再将报警信息传送至管理平台,最后由平台负责报警处理。而系统也可以自动或手动处理警情,此应用除了具备这些功能之外还可以实现以下几点:

    2024年4月14日
  • 深圳口岸研发核辐射实时视频定位监控系统

    只需要与投影仪一般大小的检测探头,就能实时动态监测探头前方物体,一旦出现辐射超标的人或物体,便能报警辐射超标区域并精确定位,快速锁定嫌疑人(物)。这套由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自主研发的口岸核辐射实时视频定位监控系统22日正式发布,并将在深圳各口岸全面推广。

    2024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