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在线 www.anfang.cn】近年来,我国自动驾驶行业呈现”加速度”发展势头,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进程提速,自动驾驶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2022年以来,自动驾驶行业动作频频,不论是科技巨头、还是传统车企,抑或是各路网约车企业都在竞相加码,在自动驾驶这一新蓝海中攻城略地,加速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的发展正式进入加速期。
试点示范持续扩展
如今,国内的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正呈现日益扩大之势。而且,相关地方与城市的进展异彩纷呈。在国家“双智”试点城市之一的深圳,8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在深圳上路首次实现“有法可依”。作为国内首个地方立法,深圳对自动驾驶管理的探索有望为自动驾驶这一新兴产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无锡,同时也是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首批试点城市。近来,无锡正一手抓车联网赋能智慧交通和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一手抓MEMS传感器、车载雷达、智慧座舱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车联网建设迈向新台阶。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重庆市永川区也已经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乘客可通过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进行预约,在指定站点乘坐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车辆。
重庆武汉两地率先开启车内全无人的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运营服务,意味着两地在全国率先向自动驾驶商业化的终极业态进行深度探索。重庆市永川区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联席工作小组制定的《重庆市永川区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试行办法》,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联合工作组制定的《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允许获得通知书的示范应用主体开展车内无安全员的远程测试、示范和商业运营,为开展自动驾驶业务的企业,提供详细的指导和支持。
今年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将进一步推进3.0阶段建设,积极开展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方面的前沿探索,加快示范区建设管理模式在全市复制推广。时至今日,北京市经开区已经建成329个智能网联标准路口,双向750公里城市道路和10公里高速公路,实现车路云一体化功能覆盖。同时,依托示范区,北京市率先在国内设立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通过系统构建并落实“2+5+N”管理政策体系,在全国首次实现了自动驾驶车辆早晚高峰测试、异地测试结果互认、允许无人配送车上路、开放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开放高速公路测试等多项突破,为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落地应用提供政策支撑。在监管和运营层面,示范区搭建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实现全过程监管。截至2021年底,累计为9家企业225辆车发放道路测试许可,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300万公里。
产业布局不断扩大
比较传统汽车的营销方式,智能汽车的产品宣传与消费者互动在全面和社交媒体深度绑定,并且在和消费者互动方向,更加精细化宣传产品标签和特性。这就使得传统车企往往不能够在产品宣传以及用户联系方面存在一定短板,相比之下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往往能够结合消费者的流量兴趣标签,也可以更加前瞻关注到用户的兴趣需求点,聚焦潜在的供给和需求预期差带来的投资机会。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国内自动驾驶相关企业注册数量快速增长,至2019年达到1667家,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市场热度依然不减。
2011-2020年我国自动驾驶相关企业注册数量变化
政策支持力度加码
对于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内相关政策及资金等支持举措增多、力度增大。
2020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鼓励在环境相对封闭的区域及邮政快递末端配送等场景,开展自动驾驶载货示范应用。
2022年8月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指南》的推出旨在适应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趋势,鼓励和规范自动驾驶汽车在运输服务领域应用,进一步保障自动驾驶汽车的运输安全。《指南》核心是为了推动自动驾驶车辆的商业化应用。该文件规范了自动驾驶汽车试运行的一些基本行为,明确了自动驾驶事故认定责任,为未来自动驾驶应用,尤其是对自动驾驶出租车未来的试点进行了规范和约束,将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场景应用落地。
事实上,在自动驾驶产业发展上,我国近年来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先后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和商业化落地。北京、深圳、重庆等地相继出台支持政策,鼓励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发展,无人驾驶出租车也在多地开展试点。
未来展望
自动驾驶技术已成为各国竞争的重点领域,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具体表现。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在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现如今,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走到了大规模应用的前夜,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大军,其落地速度将远超我们的想象,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汽车就会成为我们出行的首选。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