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智慧交通微循环 “微枢纽”建设逐步普及

作为客流、物流,甚至信息流的集散地,交通枢纽就像是催化剂,可以激活一座城市。不过在传统模式下,旧式交通枢纽或多或少存在运营效率低、服务体验差等问题,随着智慧交通的蓬勃发展,为推动交通的更高效运转,助力城市的高效治理提供了更多可能。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作为客流、物流,甚至信息流的集散地,交通枢纽就像是催化剂,可以激活一座城市。不过在传统模式下,旧式交通枢纽或多或少存在运营效率低、服务体验差等问题,随着智慧交通的蓬勃发展,为推动交通的更高效运转,助力城市的高效治理提供了更多可能。

缓堵问题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市民热议的话题。近年来,在双碳目标的积极倡导下,逐步完善的“轨道+公交+慢行”多维复合交通系统,已经成为了市民文明绿色出行的首选。

什么是公交“微枢纽”?有何作用?

打通智慧交通微循环 “微枢纽”建设逐步普及

公交“微枢纽”是区别于交通枢纽概念的一种小型枢纽,指通过在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布置常规公交站、大巴上下客点、出租车停靠点、自行车停放点及共享单车停放点,完善轨道与公交站点接驳,实现公交地铁无缝换乘,让市民出行变得更加智慧、低碳和轻松。

公交“微枢纽”最早出现在上海市五角场地区,作为公共客运交通枢纽的一种补充,可以缓解城市用地特别是交通设施用地的紧张局面。公交“微枢纽”的出现为公共交通枢纽场站的发展的提供了新的思路,无需独立用地,就能将轨道站、公交站、出租车站、自行车停放点等集中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和道路通行车辆的相互干扰,辅以清晰、易辨识的标志,实现不同方式、不同方向、不同层级之间的便利衔接和换乘,最终达到高效整合利用资源的作用。

无缝换乘 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

相比普通公交站,公交“微枢纽”占地少、布局更加灵活,利用道路人行道及其周边少量用地集约化布置,无需单独征地;出行方式也更多样化,至少3种交通换乘方式,且必须含轨道交通、常规公交、BRT、有轨电车、机场大巴、旅游大巴等公共交通中的一种方式。

据悉,公交“微枢纽”还加入了公交到站信息、出行信息发布、搜索查询等智能化服务功能,增强了市民在户外了解公共交通信息的实时性和便捷性。市民还可进行“即时叫车”和“预约叫车”,解决部分人群,特别是老年群体打车困难的问题。此外,设置的公共租赁自行车解决了周边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逐步普及 打通智慧交通微循环

现代交通枢纽,不仅仅需要满足单一交通方式的使用需求,还需要实现复合交通方式融合打通、应急救援枢纽、城市名片等功能属性。为了实现这一系列多样性的需要,许多城市都在交通枢纽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推动了 “微枢纽”建设的逐步普及。

2022年6月,成都市第一个公交微枢纽“怡心湖公交微枢纽”上线服务,为市民乘客带去了全新的换乘体验。目前,成都公交集团已经建成投运了怡心湖、升仙湖、泰合、环球中心等6个公交“微枢纽”。据悉,下一步,成都公交将继续推进“微枢纽”建设,完善导乘标识,并结合“微枢纽”打造以及接驳需求,继续优化完善公交线路,提升换乘方便性和便利性,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

8月,厦门市建设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并印发了《厦门市推动停车设施建设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厦门计划新增路外公共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投用15处具有公交换乘、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等功能的城市交通“微枢纽”。据悉,2021年,厦门市已完成廖花路2号地面停车场、高殿站地面停车场和马巷公交枢纽提升工程共5处交通“微枢纽”建设。

此外,《漳州市实施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优化提升“五大工程”工作方案》也在近日出台,明确将大力实施公共交通优化提升行动。其中,在实施公交场站支撑工程方面,提出完善公交微枢纽。年底前在主城区完成女排娘家、沃尔玛商圈、南湖(三馆)片区和碧湖城市广场等4个公交微枢纽的选址和建设。2023年至2025年,按照每年3个目标(不含新建小区、道路),推进主城区公交微枢纽建设。

结语:

公交“微枢纽”建设实现了轨道与公交以及慢行系统的便捷、无缝、高效换乘,不仅进一步提升了通勤的效率和便利性,也增强了市民出行的幸福感。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