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开拓应用新场景 情绪感知保障行车安全

作为一种便携式传感硬件设备,手表、手环、眼镜、头盔、书包、服饰以及拐杖、医疗背心、腰带等智能可穿戴设备近年来市场被资本热炒和追捧,随之推动了市场规模的迅速壮大。数据显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增速在20%左右波动。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作为一种便携式传感硬件设备,手表、手环、眼镜、头盔、书包、服饰以及拐杖、医疗背心、腰带等智能可穿戴设备近年来市场被资本热炒和追捧,随之推动了市场规模的迅速壮大。数据显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增速在20%左右波动。

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经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软硬件技术的进步,以及物联网、大数据、5G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形态开始变得多样化,逐渐在人们生产、生活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市场需求潜力。

根据研究机构IDC报告显示,2021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共计5.3亿台,同比增长20%。出货产品主要是手环、手表。据了解,智能可穿戴设备依托内置传感器、无线通信、集成芯片、多媒体技术等,实现用户信息交互、健康监测、健康管理及生活娱乐等功能。

可穿戴设备开拓应用新场景 情绪感知保障行车安全

健康近年来已经成为人们愈来愈关注的问题,各种具有情绪感知、健康监测、体征监测和健康管理等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情绪感知手环、手表、拐杖、医疗背心、腰带)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在消费需求升级的大环境下,利用智能科技监测、管理身心健康已成为一种趋势。

2022年6月1日起,北京公交集团正式承接通州区域全部70条公交线路。通州及中心城区部分线路驾驶员率先佩戴情绪感知手环,利用智能科技手段加强司机身心健康管理。据说,全部车辆搭载并推广应用主动安全预警系统和异常行为判别系统,为全部司机配备情绪感知手环,实现司机和车辆智能化追踪和溯源管理。

不仅如此,为了保障行车安全,北京公交集团以高速路、跨省运营驾驶员为重点,配发多体征情绪感知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一种)1800套,实时监测驾驶员生命体征和精神压力变化。另外,公交集团计划今年为部分运营车辆加装技防系统,包括安装驾驶员异常行为识别系统5000套,安装主动安全预警系统2000套。

情绪感知手环、多体征情绪感知设备实际上都属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一种,内置传感器、无线通信等,再紧密结合物联网、大数据,能够进行多种体征监测,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睡眠等,还可以监测抑郁、焦虑等情绪状态,有助于进一步掌握驾驶员身心健康状况。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心健康是生活、学习、工作的根基,更是高效做事的基础、事业成功的根本。无论是公交司机、驾驶员,还是其他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需要关注身心健康。基于此,预计在身心健康关注度不断深化的趋势下,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前景广阔,相关内置传感器等器件也将迎来一波市场需求增量。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2020年CES将在美国开幕 近400家韩企组团参展

    据韩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协会(KICTA)6日消息,参与本届CES的韩国企业多达390余家,包括6家大企业、184家中小企业和200余家初创企业,规模仅次于美国(343家)和法国(240家),多于中国大陆(84家)、台湾(64家)和日本(34家)。

    2024年1月30日
  • 我国首个超大规模智能模型系统“悟道1.0”发布

    3月20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举办“智源悟道1.0 AI研究成果发布会暨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交流论坛”,并发布我国首个超大规模智能模型系统“悟道1.0”。

    2024年1月29日
  • 数据中心建设向二三线城市延伸

    实际上,中国内地许多城市都在积极引进数据中心,努力把自己和云产业沾上边。贵州贵阳,青海海东,宁夏中卫,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数据中心都在加速建设中。

    2024年2月1日
  • 迈特安公司报警中心发展与技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8月9日,北京迈特安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携手北京保安服务总公司、北京节点迅捷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龙爪树宾馆成功举办了报警中心发展与技术研讨会。

    2024年2月5日 资讯
  • 安徽省安防协会召开第五届第二次副理事长单位联席会议

    会议听取常务副理事长卢青松关于协会2020年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汇报,在省公安厅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民管局的监督指导下,协会多措并举保障会员单位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发挥党建促会建引领作用;以能力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以服务会员为宗旨,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以安防业务为基础,加强行业自律及人才培养;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加强行业互动交流,全面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4年4月13日
  • 夯实AI新型基础设施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大步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24年2月24日